《李阁学挽诗三首》

时间: 2025-01-07 18:38:05

止水中心静,浮云外物轻。

行藏无悔吝,存殁备哀荣。

士类思前辈,朝廷失老成。

衡湘人物尽,念旧若为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止水中心静,浮云外物轻。 行藏无悔吝,存殁备哀荣。 士类思前辈,朝廷失老成。 衡湘人物尽,念旧若为情。

白话文翻译:

心如止水般平静,外物如浮云般轻盈。 无论是隐居还是出仕,都无怨无悔,无论生死都享有哀荣。 士人们怀念前辈,朝廷失去了老成持重的人才。 衡湘地区的人才凋零,怀念旧友之情难以言表。

注释:

  • 止水:比喻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 浮云:比喻外物,表示不重要或不关心。
  • 行藏:指出仕和隐居。
  • 悔吝:悔恨和吝惜。
  • 存殁:生者和死者。
  • 哀荣:哀悼和荣耀。
  • 士类:指士人,读书人。
  • 老成:指经验丰富、稳重的人。
  • 衡湘:指湖南地区,因境内有衡山和湘江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6),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挽诗是王炎为悼念李阁学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阁学去世后所作,李阁学是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和学者,他的去世对士人阶层和朝廷都是一个重大损失。王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阁学的敬仰和对其去世的哀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首句“止水中心静,浮云外物轻”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世俗的淡泊。后句“行藏无悔吝,存殁备哀荣”则体现了逝者生前的豁达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士类思前辈,朝廷失老成。衡湘人物尽,念旧若为情”则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止水中心静,浮云外物轻”:诗人以止水比喻内心的平静,以浮云比喻外物的轻盈和不重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2. “行藏无悔吝,存殁备哀荣”:无论出仕还是隐居,逝者都无怨无悔,生者和死者都享有哀悼和荣耀,体现了逝者的豁达和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3. “士类思前辈,朝廷失老成”:士人们怀念前辈,朝廷失去了老成持重的人才,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4. “衡湘人物尽,念旧若为情”:衡湘地区的人才凋零,怀念旧友之情难以言表,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止水”比喻心境平静,“浮云”比喻外物不重要。
  • 对仗:如“行藏无悔吝,存殁备哀荣”中的“行藏”与“存殁”,“无悔吝”与“备哀荣”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表达了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止水:比喻心境平静。
  • 浮云:比喻外物不重要。
  • 行藏:指出仕和隐居。
  • 存殁:生者和死者。
  • 哀荣:哀悼和荣耀。
  • 衡湘:指湖南地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止水中心静”比喻什么? A. 心境平静 B. 外物不重要 C. 出仕和隐居 D. 生者和死者

  2. 诗中“浮云外物轻”比喻什么? A. 心境平静 B. 外物不重要 C. 出仕和隐居 D. 生者和死者

  3. 诗中“行藏无悔吝”指的是什么? A. 心境平静 B. 外物不重要 C. 出仕和隐居 D. 生者和死者

  4. 诗中“存殁备哀荣”指的是什么? A. 心境平静 B. 外物不重要 C. 出仕和隐居 D. 生者和死者

答案:

  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八阵图》: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李阁学挽诗三首》与杜甫的《八阵图》都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但王炎的诗更加简洁凝练,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深沉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王炎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