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榭八九所,一筇随往还。
四桥朱槛外,三径绿阴间。
凿浅通流水,凭高见远山。
琴堂判风月,一笑得双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林景致,亭台楼阁有八九处,游人在其中闲来无事,随意走动。四座桥梁外有红色的栏杆,三条小径在绿荫之中延伸。水流轻缓地凿成浅浅的河道,从高处可以望见远山的轮廓。琴堂中分辨着风月,一笑之间便能得见那双鬟的美丽。
注释:
- 亭榭:指的是园中供人休息、观赏的亭子和楼阁。
- 一筇:一根竹杖,古时游人常用来行走。
- 朱槛:红色的栏杆,通常用在桥边或亭子周围。
- 三径:三条小路,形容园中的幽静。
- 凿浅:指开凿出一条浅水道。
- 凭高:站在高处。
- 琴堂:弹琴的地方,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 双鬟:古代女子的发型,形容女子的美丽。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整体上渗透着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戴复古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用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田园生活的盛行。戴复古通过描绘圃园的景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萍乡县圃》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园林景象,诗中所描绘的亭榭、桥梁、小径和流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诗人在描写中运用简单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开头两句简单直接,描绘出园中的亭台楼阁,给人一种幽静、雅致的感觉;接着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带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琴堂与风月,暗含文人雅士在自然中感悟生活哲理的情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风雅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榭八九所:描绘了园中有若干亭台,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一筇随往还:游人用竹杖轻松往返,表现出一种自在的游玩状态。
- 四桥朱槛外:桥外的红栏杆让景色更加生动,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三径绿阴间:三条小路在树荫下延伸,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 凿浅通流水:开凿的浅水道使得环境更加生动,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改造。
- 凭高见远山:站在高处,可以远眺山景,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
- 琴堂判风月:琴堂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象征着文化的氛围。
- 一笑得双鬟:通过一笑得见美妙的女子,暗喻人文情趣和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亭榭八九所,一筇随往还”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琴堂与风月相提并论,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榭:象征着宁静和雅致的生活。
- 朱槛:象征着美好的景色和人文环境。
- 绿阴: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琴堂: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槛”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桥
B. 红色的栏杆
C. 红色的亭子 -
“一筇随往还”中的“一筇”指的是什么? A. 一根竹杖
B. 一条小路
C. 一座亭子 -
诗中提到的“琴堂”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C. 远山的风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孤寂和内心的寂静,而戴复古的诗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更为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