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痴绝禅师》

时间: 2025-01-01 12:42:43

痴绝有庵不肯住,弄月挑云径山去。

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

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避暑。

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

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

巨帙已载烂葛藤,何堪又送閒家具。

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

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

两角茶,十袋面,宝瓶飞钱五十万。

虔心献此一瓣香,奉为禅师作清荐。

且问先师来不来,玉山庵顶白云开。

更烦大众打圆相,拨取青莲火里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荐痴绝禅师

痴绝有庵不肯住,
弄月挑云径山去。
地水火风分裂时,
亲书赠予黄葛布。
蜕封读罢咽无语,
会得龙须能避暑。
岂知玉骨本清凉,
书则珍藏布不取。
源老忽踏幽深路,
道在隔山遥望处。
巨帙已载烂葛藤,
何堪又送閒家具。
开眼一看笑呵呵,
犹有这个可奈何。
来而不往非世法,
聊效芹忱愧不多。
两角茶,十袋面,
宝瓶飞钱五十万。
虔心献此一瓣香,
奉为禅师作清荐。
且问先师来不来,
玉山庵顶白云开。
更烦大众打圆相,
拨取青莲火里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痴绝禅师有一座庵,却不愿意常住在那里,他在月光下挑动云彩,径直向山中而去。大自然的四种元素在分裂之时,我亲手写了信件赠予他黄葛布。封信读完后,我无言以对,明白了龙须草能带来凉爽。然而,谁又知道,玉骨本来就清凉,只是书信被珍藏,不愿取出。源老忽然踏上了幽深的道路,真正的道理在遥远的山那边。厚厚的书籍已载满了枯萎的葛藤,怎能再送来闲杂的家具。睁开眼睛一看,不禁笑了,仍然有些事情无可奈何。来而不往不是世俗之法,我只是表达一点心意,愧疚不多。两角的茶、十袋的面,宝瓶里飞出的五十万钱。我虔诚地献上一瓣香,作为对禅师的清荐。还想问问先师是否会来,玉山庵的顶上白云是否会开。更要烦劳大众打个圆形的相,拨去青莲火里的灰烬。

注释:

  • 痴绝:指一种极高的禅修境界,超脱世俗。
  • :指寺庙或隐居之所。
  • 黄葛布:一种布料,可能代表朴素和自然。
  • 蜕封:拆开封信。
  • 龙须:指龙须草,清凉的植物。
  • 玉骨:比喻高洁的品格。
  • 源老: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
  • 巨帙:指厚重的书籍。
  • 闲家具:多余的、无用的物品。
  • 来而不往:指人际交往中应该互相往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禅宗氛围浓厚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对禅理的探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痴绝禅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几句用“痴绝”形容禅师,立即引起读者的好奇,接着通过“弄月挑云”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的境界。诗中提及自然元素的分裂,象征着人生的纷扰和复杂,而作者通过送黄葛布的方式,表达了对禅师的敬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与禅理之间的关系,既有对书信的珍藏,也有对真理的追寻。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和对禅道的执着。最后,诗人以“虔心献此一瓣香”作为结尾,既是对禅师的敬仰,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传达了对心灵自由和淡泊名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痴绝有庵不肯住:禅师有庵却不愿常住,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2. 弄月挑云径山去:在月光下活动,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3. 地水火风分裂时:自然界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4. 亲书赠予黄葛布:赠送简单的布料,反映对朴素生活的追求。
  5. 蜕封读罢咽无语:读完信时感到无言,表明对禅理的深思。
  6. 会得龙须能避暑:领悟到自然的清凉,象征智慧的觉醒。
  7. 岂知玉骨本清凉:强调内心的清凉与平和。
  8. 书则珍藏布不取:珍藏书信而不愿取出,象征对世俗的拒绝。
  9. 源老忽踏幽深路:提及德高望重的老者,代表智慧的引导。
  10. 道在隔山遥望处:真正的道理在遥远的地方,需要追寻。
  11. 巨帙已载烂葛藤:厚重的书籍中充满无用的东西。
  12. 何堪又送闲家具:再送无用的物品,表达对世俗的厌倦。
  13. 开眼一看笑呵呵:睁眼一笑,反映出一种开朗的心态。
  14. 犹有这个可奈何:仍有无奈的事情存在。
  15. 来而不往非世法:人际交往应是互相的。
  16. 聊效芹忱愧不多:表达了一点心意,虽少但真诚。
  17. 两角茶,十袋面:具体的日常生活细节,反映生活的朴素。
  18. 宝瓶飞钱五十万:用夸张的方式表现财富的虚幻。
  19. 虔心献此一瓣香:表达对禅师的真挚敬意。
  20. 且问先师来不来:对先师的追问,象征对智慧的渴求。
  21. 玉山庵顶白云开:隐喻灵性和禅境的开启。
  22. 更烦大众打圆相:请求大家打个圆满的比喻。
  23. 拨取青莲火里灰:象征清理烦恼,寻找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骨”比喻高洁的品格。
  • 反复:多次提及自然元素,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来而不往非世法”,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痴绝禅师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禅理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居与修行的地方。
  • 月、云:象征自由与变化。
  • 黄葛布:代表质朴与自然。
  • 龙须:象征清凉与智慧。
  • 宝瓶:象征财富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痴绝”指什么境界?

    • A. 普通人
    • B. 高深的禅修境界
    • C. 一种悲伤的情感
  2. 诗中提到的“黄葛布”象征什么?

    • A. 奢华
    • B. 朴素和自然
    • C. 知识的传承
  3. “来而不往非世法”表达了什么?

    • A. 人际交往应互相来往
    • B. 不需要任何交流
    • C. 只要自己快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诗词对比: 徐敏的《荐痴绝禅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对禅理的探讨,而后者则侧重于孤独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禅宗与诗歌的交融》

相关诗句

痴绝有庵不肯住,弄月挑云径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上一句是什么

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下一句是什么

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避暑。上一句是什么

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避暑。下一句是什么

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上一句是什么

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下一句是什么

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上一句是什么

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下一句是什么

巨帙已载烂葛藤,何堪又送閒家具。上一句是什么

巨帙已载烂葛藤,何堪又送閒家具。下一句是什么

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上一句是什么

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下一句是什么

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上一句是什么

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下一句是什么

两角茶,十袋面,宝瓶飞钱五十万。上一句是什么

两角茶,十袋面,宝瓶飞钱五十万。下一句是什么

虔心献此一瓣香,奉为禅师作清荐。上一句是什么

痴绝有庵不肯住,下一句是什么

弄月挑云径山去。上一句是什么

弄月挑云径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地水火风分裂时,上一句是什么

地水火风分裂时,下一句是什么

亲书赠予黄葛布。上一句是什么

亲书赠予黄葛布。下一句是什么

蜕封读罢咽无语,上一句是什么

蜕封读罢咽无语,下一句是什么

会得龙须能避暑。上一句是什么

会得龙须能避暑。下一句是什么

岂知玉骨本清凉,上一句是什么

岂知玉骨本清凉,下一句是什么

书则珍藏布不取。上一句是什么

书则珍藏布不取。下一句是什么

源老忽踏幽深路,上一句是什么

源老忽踏幽深路,下一句是什么

道在隔山遥望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