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时间: 2024-09-19 21:2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良夜灯光簇如豆。
占好事今宵有。
酒罢歌阑人散后。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
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雨散云收眉儿皱。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把我来僝僽。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灯光像豆子一样微亮。我占卜了今晚的好事。酒饮罢,歌声停,人们散去。琵琶轻轻放下,低声的言语轻颤着,烛光熄灭后我们相拥而坐。她的身子依偎在我身边,情意何其深厚。轻轻地怜惜,唇边留恋。雨过天晴,云儿散去,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只愁她在明亮的月光下,那人是否知道我的心情。请让我在这柔情中沉醉。
注释
字词注释
- 良夜: 指美好的夜晚。
- 灯光簇如豆: 形容灯光微弱而聚集。
- 占好事: 占卜未来的好事。
- 酒罢歌阑: 酒喝完,歌声停止。
- 琵琶轻放: 琵琶轻轻放下。
- 玉体: 形容女子的身姿美丽。
- 轻惜轻怜: 轻轻地爱惜和怜惜。
- 雨散云收: 雨停云散,天气变好。
- 眉儿皱: 眉头微皱,表情忧虑。
- 僝僽: 沉醉在柔情中,纵情欢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融入了宋代诗词常见的“良夜”、“琵琶”等意象,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雅致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工于词,风格婉约而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离别,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
创作背景
《青玉案》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士人生活富裕,文人雅士常聚会吟唱,诗词成为交际的重要形式。此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交风貌与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青玉案》以细腻的情感和形象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温柔的夜晚场景。开篇通过“良夜灯光簇如豆”设定了一个浪漫的氛围,灯光的微弱与温暖暗示着私密的情感交融。接着,词人以占卜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这种对未来的希冀为后续情节增添了期待感。
随着酒宴的结束,歌声的停歇,情感逐渐升温。琵琶的轻放和低声的交谈,传达了一种亲密的交流。在“玉体偎人情何厚”一句中,作者运用了“玉体”这一形象,既是对女子体态的赞美,也是情感的深厚象征。词中“轻惜轻怜”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温柔的爱意,表现了对爱人的珍惜。
然而,随着“雨散云收”,夜晚的宁静被忧虑所打破,女子的眉头轻皱,暗示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最后一句“把我来僝僽”则充满了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层次,展现了美好夜晚的温柔与脆弱,体现了周邦彦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良夜灯光簇如豆: 描绘夜晚的美好与柔和的灯光。
- 占好事今宵有: 预示今晚的特别与期待。
- 酒罢歌阑人散后: 结束一场聚会,暗示情感的转变。
-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 细腻的情感交流,温柔而亲密。
- 灭烛来相就: 暗示了二人关系的亲密与依偎。
- 玉体偎人情何厚: 赞美女子之美与深厚的情感。
- 轻惜轻怜转唧口留: 表达对爱人的怜惜与留恋。
- 雨散云收眉儿皱: 由快乐转为忧虑,情感的细腻变化。
- 只愁彰露,那人知后: 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
- 把我来僝僽: 渴望沉浸在这种情感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灯光簇如豆”比喻灯光微弱而温暖。
- 拟人: “琵琶轻放,语声低颤”赋予琵琶情感。
- 对仗: 词句对称,如“雨散云收”“轻惜轻怜”。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夜晚的柔情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展开,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未来的不安,反映了人们在情感中所经历的甜蜜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 象征温暖与私密。
- 琵琶: 代表音乐与情感交流。
- 玉体: 代表美与爱情的纯洁。
- 雨云: 象征忧虑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良夜灯光簇如豆”意指什么?
- A. 灯光明亮
- B. 灯光微弱
- C. 夜晚寒冷
- D. 风景优美
-
填空题: “雨散云收眉儿皱”中,指的是__。
-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完全无忧的态度。 (对/错)
答案:
- B
- 对未来的担忧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同样表现了夜晚的柔情,但更多体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
- 《鹊桥仙》: 与《青玉案》在主题上相似,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
- 《周邦彦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