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图》

时间: 2025-01-01 14:02:31

游丝百尺荡空阔,天上有人落白发。

人生行乐及少年,《金缕》一声杯百罚。

翩翩两骑出郭东,桃花如雨吹东风。

愿倩游丝绊西日,不教便入咸池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图
卞荣 〔明代〕

游丝百尺荡空阔,
天上有人落白发。
人生行乐及少年,
金缕一声杯百罚。
翩翩两骑出郭东,
桃花如雨吹东风。
愿倩游丝绊西日,
不教便入咸池中。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天空中,游丝飘荡,仿佛有百尺之长;
天上似乎有一位老人,白发飘落。
人生在世,应该尽情享乐,尤其是在年轻时,
就像金缕一声响起,伴随着杯中酒的千般惩罚。
轻盈的两骑从城郭的东边出发,
桃花如雨般随风飘洒。
我希望那游丝能够拦住夕阳的光辉,
不让它随意地落入咸池之中。


注释:

  • 游丝:指细长的丝线,形容飘荡的状态。
  • 百尺:形容游丝的长度,表示其轻盈和遥远。
  • 落白发:意指时光流逝,人生渐老。
  • 行乐:享受生活,尽情欢乐。
  • 金缕:比喻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 杯百罚:指喝酒时的惩罚,意在放纵。
  • 翩翩:形容轻快而优雅的样子。
  • 桃花如雨:形容春天桃花盛开,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
  • 西日: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咸池: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池塘,象征着沉迷与放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卞荣,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成就闻名。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游图》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对人生乐趣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明代社会正值繁荣时期,人们对生活的享乐和自然的追求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诗歌鉴赏:

《春游图》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理的诗作。诗人以“游丝百尺荡空阔”开篇,描绘了春天的空旷与轻盈,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氛围。通过“天上有人落白发”的句子,诗人直指人生无常,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到“人生行乐及少年”,强调年轻时应当尽情享受生活,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金缕一声杯百罚,表达了在欢乐的酒宴中,尽管有惩罚,也要尽情享受。这一段表明了诗人对人生乐观的态度。

而后,诗人描绘了“翩翩两骑出郭东”,展现了春游的欢快场景,桃花如雨,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

最后一句“愿倩游丝绊西日,不教便入咸池中”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光阴的留恋,希望能够停留在美好之中,不被沉迷于享乐所吞噬。

整首诗通过轻快的节奏与婉约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哲理,发人深省,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丝百尺荡空阔:描绘春天的轻盈与空旷,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2. 天上有人落白发:感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白发象征衰老。
  3. 人生行乐及少年:强调年轻时应享受生活,鼓励人们珍惜青春。
  4. 金缕一声杯百罚:尽管享乐可能带来后果,但仍然值得追求。
  5. 翩翩两骑出郭东:描绘骑行的轻快场景,体现春游的愉悦。
  6. 桃花如雨吹东风:生动的春花景象,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氛围。
  7. 愿倩游丝绊西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留住光阴。
  8. 不教便入咸池中:警惕享乐的沉迷,劝诫人们要有所节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丝比喻为轻盈的状态,生动形象。
  • 拟人:天上的白发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人生短暂,应当珍惜青春,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享乐中要有所节制,不要沉迷于短暂的欢愉而迷失方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丝:象征轻盈与无拘束的生活态度。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寓意青春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游丝”象征什么?

    • A. 享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轻盈与自由
  2. “金缕一声杯百罚”中的“金缕”象征什么?

    • A. 贵重
    • B. 酒
    • C. 时间
  3. 诗中对春天的描绘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 A. 夕阳
    • B. 桃花
    • C. 游丝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强调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与《春游图》有相似之处,但《春游图》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望庐山瀑布》则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风格更加激昂,与《春游图》的清新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卞荣研究》
  • 《古诗词欣赏与解析》
  • 《诗词中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