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55:38

收敛经纶寄一麾,戏分风月与烟霏。

醉馀綵笔三千首,老去苍官四十围。

露菊漙秋催落帽,蜡花摧夜照更衣。

登临纵好难留滞,白发双亲待汝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收敛经纶寄一麾,戏分风月与烟霏。
醉馀綵笔三千首,老去苍官四十围。
露菊漙秋催落帽,蜡花摧夜照更衣。
登临纵好难留滞,白发双亲待汝归。

白话文翻译:

收起我的才华寄托于一只手中,
在风月和烟霏中嬉戏。
醉后留下的彩笔有三千首,
老去的我被岁月包围已有四十圈。
露水中的菊花在秋季催促我脱下帽子,
蜡烛的光辉在夜里照亮我更衣。
即使登高望远再美也难以停留,
白发的双亲期待着你归来。

注释:

  • 经纶:指治理国家、处理事务的才能。
  • :指指挥、统率的意思。
  • 烟霏:指烟雾和薄雾,形容自然美景。
  • 綵笔:指彩色的笔,象征诗人的文才。
  • 苍官:形容年老、头发花白的样子。
  • 露菊:指秋菊的露水,象征季节的变迁。
  • 蜡花:蜡烛的光,象征夜晚的温暖和亲情。
  • 登临:指登高远望。

典故解析:

  • “白发双亲”表示对父母的思念与牵挂,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重视和思乡之情。
  • “醉馀”可能暗指酒后的豪情,强调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仲弥,号渔樵,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工于词,尤以豪放派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结合了个人的经历与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收敛经纶寄一麾”开篇,展示了诗人对个人才华的谦逊态度。诗中通过“戏分风月与烟霏”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清高不屈的个性。接着,诗人以“醉馀綵笔三千首”自嘲,表达了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自信与不甘,却又感慨“老去苍官四十围”,显示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后两联中,诗人通过“露菊漙秋催落帽”、“蜡花摧夜照更衣”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他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感受。而结尾“登临纵好难留滞,白发双亲待汝归”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与对归家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对人生与亲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张孝祥的文才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收敛经纶寄一麾”: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收敛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
    • “戏分风月与烟霏”: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
    • “醉馀綵笔三千首”: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成就与豪情。
    • “老去苍官四十围”:感慨岁月流逝,表现出对衰老的感悟。
    • “露菊漙秋催落帽”:描绘秋天的氛围,传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 “蜡花摧夜照更衣”:表现了夜晚的温馨与亲情的温暖。
    • “登临纵好难留滞”:即使再美的景色也无法停留,暗示人生的无常。
    • “白发双亲待汝归”: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和归家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馀綵笔”与“老去苍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创作比作饮酒,表现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与陶醉。
    • 拟人:如“露菊漙秋”,赋予了自然以人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家庭的思念。

意象分析: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表现诗人的悠然心境。
  • 烟霏:代表朦胧的美,体现诗人的浪漫情怀。
  • 苍官:象征衰老,反映人生的变迁。
  • 露菊:象征秋天,传达生命的短暂与流逝。
  • 蜡花:象征温暖的家庭氛围,表现亲情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收敛经纶寄一麾”中的“经纶”指的是什么?

    • A. 文才
    • B. 治理才能
    • C. 自然景物
  2. “醉馀綵笔三千首”中的“綵笔”象征什么?

    • A. 诗歌创作
    • B. 酒
    • C. 画作
  3. 诗的最后一句“白发双亲待汝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父母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李白在描写自然和人生感悟上有相似之处,但张孝祥更注重对亲情的表达,而李白则常以豪情壮志著称。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引导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流转和对亲情的珍视,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