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
时间: 2025-01-04 09:21:38意思解释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
作者: 林鸿 〔明代〕
原文展示:
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
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这里与朋友相聚,如今岁末重来,感慨万千。
门扉关闭,寒意袭来,夜幕初降,雪花轻盈飘落;
树木笼罩着薄雾,似乎在等待归巢的鸟儿。
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我的梦境如同惊涛骇浪,
白发苍苍的我,面对群山,心中感到倦怠,只能吟唱。
听说远公能接待我,于是我便投笔卧在东林山下。
注释:
- 盍朋簪:盍,何、为什麼;朋,朋友;簪,插头饰。意为曾与朋友在此聚会。
- 岁晏:岁末。
- 薄寒:微寒。
- 霭:雾气、轻雾。
- 栖禽:栖息的鸟类。
- 沧波:大海的波涛。
- 惊魂梦:梦境令人惊惧。
- 远公:指隐士,可能是指某位名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鸿,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岁末,诗人回到曾经游玩之地,感慨时光流逝,心中充满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双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游玩的怀念之情。首联以“曾于此地盍朋簪”开篇,立刻引人入胜,勾起了对往昔友谊的回忆。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门掩薄寒初暝雪”展现了冬天的凄清与孤寂,营造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映射内心的沉重感。
第三、四联则转向个人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倦怠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白发看山倦啸吟”,可见年华已逝,白发苍苍的他在面对高山时,感到无力与疲惫,同时又不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一句“闻说远公能馆我”,则透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在东林得到一份宁静与安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索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于此地盍朋簪:表达了曾经在此与朋友聚会的回忆。
- 岁晏重来百感深:岁末再来,感触颇深,时间的流逝让人倍感惆怅。
- 门掩薄寒初暝雪:门关着,寒冷的雪夜开始降临,环境的冷清反映内心的孤独。
- 树含轻霭欲栖禽:树木笼罩着薄雾,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似乎在等待鸟归。
- 沧波涉海惊魂梦:大海的波涛令人惊惧,暗喻人生的迷惘。
- 白发看山倦啸吟:年老体衰,面对大自然的山水,感到疲倦,却仍然吟唱。
- 闻说远公能馆我:听说某位隐士愿意接待我,渴望得到心灵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波涉海”形象地描绘了梦境的惊险。
- 拟人:树木“含轻霭”,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白发看山”与“倦啸吟”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游玩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意境辽阔。
意象分析:
- 东林双涧:象征着自然的秀美与人文的历史。
- 雪与霭: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白发与吟唱:象征人生的沧桑与对理想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晏”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怀念的是:
- A. 自然
- B. 朋友
- C. 自己
- D. 家乡
-
“沧波涉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惊恐
- B. 安宁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江雪》: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沉思,但更加强调了孤独的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本诗的怀旧情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