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仰幽岩而流盼,
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
荃何为兮独往。
白话文翻译:
我仰望那幽静的山岩,目光流连,
轻抚着桂树的枝条,思绪凝聚。
在这千年的时光里,我与此地相遇,
荃草为何独自去往远方?
注释:
- 仰:抬头、仰望。
- 幽岩:幽静的山岩,形容环境的宁静。
- 流盼:流连地盯望,意指目光不断地回望。
- 抚:轻轻抚摸。
- 桂枝:桂树的枝条,《诗经》中常提到桂树,象征高洁。
- 凝想:思绪凝聚,沉思。
- 千龄:千年,表示漫长的时间。
- 荃:荃草,指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象征离别或孤独。
- 独往:独自前往,形容孤单的旅途。
典故解析:
“荃”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象征离别和孤独的意象。在《楚辞》中,荃草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慨。这里提到的荃草,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惠,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徐惠的作品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
创作背景:
“拟小山篇”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隐逸生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是对当时社会浮躁风气的反思。
诗歌鉴赏:
徐惠的《拟小山篇》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自然环境,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诗的开头“仰幽岩而流盼”,以“仰”字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高耸的山岩带来的震撼与宁静。接着“抚桂枝以凝想”,描绘了轻抚桂树的细腻动作,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怀念。
“将千龄兮此遇”,一句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与偶然的相遇,使人感受到一种宿命感与惆怅。而“荃何为兮独往”,则反映出孤独的心情,荃草的独行象征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具有普遍性,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仰幽岩而流盼:诗人仰望那静谧的山岩,目光流连,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抚桂枝以凝想:轻轻抚摸桂树的枝条,表达出对过去的思考与回忆。
- 将千龄兮此遇:这份缘分在千年的岁月中显得尤为珍贵,暗含对时光的感慨。
- 荃何为兮独往:荃草的独行引发了对孤独旅途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赋予桂枝以情感色彩。
- 拟人:桂枝被赋予了抚摸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首尾两句呈现出一种对称美,增强了整体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结合了哲理与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岩: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桂枝:代表高洁的情操与对往昔的怀念。
- 荃草:象征孤独与离别,反映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仰幽岩而流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惆怅
C. 愤怒
D. 无聊 -
“荃何为兮独往”中,荃草的独行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快乐
D. 忘却 -
诗中提到的“桂枝”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忧愁
C. 高洁
D. 亲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惠的作品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两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