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上征人水舟,古今行役梦悠悠。恰如河畔青草,死尽还生那得休。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征人乘着小舟,古往今来行役的梦总是悠悠缭绕。就像河边的青草,尽管死去却依旧再生,何时才能休止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人:指出征的人,通常是士兵或旅行者。
- 水舟:指在水上行驶的小船。
- 行役:指出行或劳动的工作,常指军事或差役。
- 悠悠:形容时间悠长,心绪绵绵。
- 恰如:正如,恰好像。
- 死尽还生:草木虽死去但又会复生,体现了生命的循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死尽还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生命轮回的认知,类似于《庄子》中对于生死的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古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或因出征或行旅而产生的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出城道上有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岸边的征人与水舟,传达出一种古今行役的沉重感。诗的开头“岸上征人水舟”立即引入了一个行旅的场景,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思绪飘荡,承载着历史与个人的情感。
“古今行役梦悠悠”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古往今来的征人都在这条道上留下足迹,梦中似乎也在徘徊。接着,诗人用“恰如河畔青青草”来比喻生命的轮回,青草虽死却又复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这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的行役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死尽还生那得休”,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发出对生命无尽循环的感叹,表现了对人世间苦难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上征人水舟:描绘出征人的孤独与漂泊,水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
- 古今行役梦悠悠:表达对过往与现在的反思,行役与梦交织,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 恰如河畔青草:引入自然意象,青草生死轮回,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死尽还生那得休:强调生命的循环与无尽,揭示了生命的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河畔青草”比喻生命的循环。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体现生命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自然轮回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坚韧,蕴含着深邃的生命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人: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 水舟:代表人生的旅途与不确定性。
- 青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岸上征人水舟”所描绘的场景是?
- A. 一群人聚会
- B. 征人出征
- C. 河边垂钓
- D. 船只修理
-
诗中提到的“死尽还生”主要阐述了什么?
- A. 死亡的悲哀
- B. 生命的轮回
- C. 人的孤独
- D. 战争的影响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深的《出城道上有感》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生命的轮回与历史的沉重,后者则强调及时行乐,表现出对生活态度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楚辞与诗词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