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东岩寺
作者:傅权 〔宋代〕
夜宿给孤园,悠然魂欲仙。
恐惊沙上月,莫吸石间泉。
露落萤初度,风回鹤欲眠。
更瞻峰岭气,非雾复非烟。
白话文翻译
夜晚我在孤园中住宿,心情悠然自得,仿佛要飞升成仙。
我担心惊动了沙滩上的月光,不想去饮那石间的泉水。
露水滴落,萤火虫初次飞舞,微风吹来,白鹤似乎想要入睡。
再看那峰岭的气息,既不是雾气也不是烟霭。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园:孤独的园子,指环境幽静的地方。
- 悠然:形容心情安闲自得。
- 魂欲仙:指心境轻松,仿佛要飞升成仙。
- 恐惊:怕惊扰。
- 沙上月:沙滩上的月光。
- 石间泉:石头间流出的泉水。
- 露落萤初度:露水滴落,萤火虫开始飞舞。
- 峰岭气:山峰的气息。
- 非雾复非烟:既不是雾也不是烟,暗示山间清新空气。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魂欲仙”可联系到古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夜宿东岩寺,表现了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感受,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嚣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夜宿东岩寺》是一首描绘夜晚独宿之感受的诗作,整体氛围宁静而超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首句“夜宿给孤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诗人于此处感受到身心的悠然自得,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然的境界。接下来的“恐惊沙上月,莫吸石间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生怕惊扰了那份宁静的美好。露水的滴落与萤火虫的闪烁,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夜晚的生机与静谧,风回鹤欲眠,更是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安详。在最后两句,诗人再次抬头望向远方的峰岭,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既不是雾霭也不是烟尘,象征着一种澄澈的境界。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宿时的景色与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宿给孤园:在孤独的园子里过夜,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悠然魂欲仙:心境安然,仿佛要成仙,表达了诗人的陶醉与超脱。
- 恐惊沙上月:担心打扰沙滩上的月光,显示了对自然的尊重与珍视。
- 莫吸石间泉:不想去饮那石头间的泉水,暗含对世俗享乐的拒绝。
- 露落萤初度:露水滴落,萤火虫开始飞舞,描绘出夜晚生动的景象。
- 风回鹤欲眠:和煦的风吹来,白鹤似乎想要入睡,传达出自然的安宁。
- 更瞻峰岭气:再看山峰的气息,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非雾复非烟:强调空气的清新,象征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魂欲仙”,将诗人的心境比作仙人,表现出超然的情感。
- 拟人:如“鹤欲眠”,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增强了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独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逃避,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宿:象征 solitude(孤独),表达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孤园:代表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露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清新。
- 萤火虫:象征夜晚的生机与灵动。
- 峰岭: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悠然魂欲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失落 B. 超脱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沙上月”主要象征什么?
A. 迷茫 B. 宁静 C. 烦扰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夜晚的思考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夜宿东岩寺》与《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夜晚的感受,但《夜宿东岩寺》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宁静与超脱,而《静夜思》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夜宿东岩寺》与《月夜忆舍弟》:前者强调独处的宁静,后者探讨思念之情,两者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傅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