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淮春泛
作者:沈初 〔清代〕
雪色单衫污酒红,
客愁一路棹声中。
诗情添似桃花水,
春梦轻于柳絮风。
绿野亭台千里隔,
碧城消息几时通。
江流不逐征帆去,
却与人心只向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秦淮河畔,诗人穿着雪白的单衫,却沾染了酒红色的污迹,心中充满了旅途的愁苦,棹声伴随一路的愁绪。诗情如同桃花水般温柔,春梦比柳絮随风更为轻盈。绿野和亭台在千里之外隔开,碧城的消息又要等到何时才能传来。江水并不追逐征帆而去,却与人心一样,始终向着东边流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雪色单衫:指颜色如雪般洁白的衣衫。
- 污酒红:形容衣服沾上了红酒的污迹。
- 客愁:旅客的愁苦。
- 棹声:划船时的声音。
- 桃花水:比喻春天的柔情,如桃花的水色一般。
- 春梦:春天的梦境,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 柳絮风:形容柳絮随风飘扬,轻盈无比。
- 绿野亭台:指绿树成荫的田野和亭台楼阁。
- 碧城:指美丽的城市,常用来代表某个地方。
- 江流:江水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桃花水”常用来比喻春天的柔美与生机,桃花在古代诗词中寓意爱情和希望;而“柳絮”则象征着轻柔、飘散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初,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秦淮春泛》写于春日,诗人身处于秦淮河畔,面对春天的美景,却心中涌动着思乡之情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秦淮春泛》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旅行愁绪的诗。诗人在描绘春天的同时,也在探索内心的感受。开篇以“雪色单衫污酒红”引入,既展示了春天的清新,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恼和愁苦。随着“客愁一路棹声中”的出现,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旅程,仿佛诗人正用小舟划过这条充满回忆的河流。
“诗情添似桃花水,春梦轻于柳絮风”两句,巧妙地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接下来的“绿野亭台千里隔,碧城消息几时通”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沟通的困难,情感愈加沉重。
最后两句“江流不逐征帆去,却与人心只向东”,通过江流的描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追求。江水虽然流动不息,却无法追逐征帆,正如人心虽向往美好,却常常被现实所牵绊。整首诗在清新的春景与愁苦的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雪色单衫污酒红”:描绘了一种清新与污浊的对比,暗示诗人在春天的欢愉中也有不快之事。
- 第二句:“客愁一路棹声中”:旅客的愁苦伴随在划船的声音中,强调了孤独感。
- 第三句:“诗情添似桃花水”:诗人的情感如同春天的桃花水般温柔而美丽。
- 第四句:“春梦轻于柳絮风”:春天的梦境比柳絮还要轻盈,表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第五句:“绿野亭台千里隔”:描绘了自然景色的遥远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第六句:“碧城消息几时通”:渴望与远方亲友联系的心情,流露出思乡之情。
- 第七句:“江流不逐征帆去”:江水并不追逐远方的征帆,象征时间的无情。
- 第八句:“却与人心只向东”:人心向东流淌,寓意着希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诗情添似桃花水”,“春梦轻于柳絮风”,通过比喻手法加强了诗意的表现。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江流与人心的情感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内心的愁苦,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色单衫:象征纯洁与清新。
- 酒红:象征着人情的复杂与世俗的烦恼。
- 桃花水:代表春天的柔情和希望。
- 柳絮风:象征轻盈与无常。
- 绿野亭台: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情怀。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雪色单衫”象征什么?
A. 纯洁
B. 苦涩
C. 轻浮
答案:A -
“春梦轻于柳絮风”中的“柳絮”象征什么?
A. 轻盈与无常
B. 生命的坚韧
C. 春天的欢快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碧城”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A. 诗人故乡
B. 美丽的城市
C. 绿野亭台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沈初诗文集》
- 《古诗词解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