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寿女人·八月初二)》

时间: 2025-01-06 12:55:21

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

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

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

齐劝芳樽斟玉液。

齐唱新词翻玉笛。

岁岁今朝陪燕集。

荣华富贵长年出,重重锦上花添色。

谢庭兰,燕山桂,登科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引(寿女人·八月初二)
梅坡 〔宋代〕

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
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
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
齐劝芳樽斟玉液,齐唱新词翻玉笛。
岁岁今朝陪燕集,荣华富贵长年出。
重重锦上花添色,谢庭兰,燕山桂,登科必。


白话文翻译:

两片蓂树的叶子开放,千年的桃子已经成熟,正好是秋天的第十三天。
寿星的光辉映照着福星的出现,寿山高耸对峙着城山。
在蕊宫中,仙女们与王母一起设宴,瑶池的客人们齐聚一堂。
大家一起劝酒,斟满玉液,齐声唱起新词,伴随着玉笛的悠扬。
年年今日,燕子们齐聚,荣华富贵长久常在。
重重锦绣上又增添了花的色彩,谢庭的兰花,燕山的桂树,科举必定能成功。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种植物,此处指蓂树,象征生命与繁盛。
  • 桃熟:桃子成熟,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 蕊宫:指神仙居住之地,象征仙境。
  • 王母:王母娘娘,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
  • 瑶池:神话传说中的仙池,象征美好与欢乐。
  • 玉液:美酒,象征珍贵与美好。
  • 燕集:燕子归来,象征团聚与美好时光。
  • 登科:指通过科举考试,象征成功与出人头地。

典故解析:

  • 寿星福星:中国传统文化中,寿星象征长寿,福星象征幸福,二者常在节庆中共现,寓意吉祥。
  • 王母宴:王母娘娘的设宴,常用于描绘长生与幸福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坡,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八月初二,恰逢重阳节前,诗人通过描绘寿星、王母以及瑶池的盛宴,表达对长寿与团聚的祝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诗歌鉴赏:

该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千秋岁引”的词牌,具有浓厚的节庆气氛。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和喜庆,表现出对长寿和富贵的追求。开头两句以“蓂开”与“桃熟”引入,暗示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丰盈。接下来,寿星与福星的出现,象征着吉祥如意,给人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蕊宫宴会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欢乐的氛围感染了读者。最后,诗中提到的“荣华富贵长年出”,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叶蓂开,千年桃熟,恰近秋期十三日。
    这句描绘了秋天的到来,蓂树的叶子和成熟的桃子象征着生命的繁荣。

  • 寿星辉映福星现,寿山高对城山立。
    描述了寿星和福星的相映成辉,象征着长寿和幸福的双重祝福。

  • 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
    仙女们与王母设宴,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快乐场景,瑶池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 齐劝芳樽斟玉液,齐唱新词翻玉笛。
    通过劝酒和歌唱,营造出热闹的氛围,表现出人们的欢愉与团聚。

  • 岁岁今朝陪燕集,荣华富贵长年出。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望燕子每年都能归来,象征团圆。

  • 重重锦上花添色,谢庭兰,燕山桂,登科必。
    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未来成功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寿星辉映福星现”,暗示长寿与幸福的结合。
  • 对仗:如“齐劝芳樽斟玉液,齐唱新词翻玉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长寿、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团聚与欢乐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力与繁荣。
  • :象征丰收与幸福。
  • 寿星、福星:象征长寿和幸福。
  • 瑶池:象征仙境与欢乐。
  • 燕子:象征团聚与归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寿星”象征什么?
    A. 幸福
    B. 长寿
    C. 财富

  2. “蕊宫仙,王母宴,瑶池客”中的“王母”指的是哪位神灵?
    A. 司命
    B. 王母娘娘
    C. 观音菩萨

  3. 诗中“重重锦上花添色”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希望生活平淡
    B. 祝愿生活更加美好
    C. 渴望权力与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祝寿诗》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中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畅快,而梅坡的这首则更注重于节庆与团聚的氛围,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气息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代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