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烟客出塞二首 其一
万里欲何之,行营望将旗。
我正怜烟客,人疑是药师。
谈兵奋髯戟,骑马策杨枝。
为试登楼啸,胡雏满地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李烟客的深切关怀与不舍。
远道而去,去向何方呢?在行营中我仰望着将领的旗帜。
我特别怜惜李烟客,旁人却怀疑他是个药师(意指他可能是个隐士)。
他谈论军事,手握戟,骑马策马如同杨树的枝条一般灵活。
我想试着爬上高楼呼啸一声,然而四周的胡雏却满地悲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里欲何之:远行之人,去向何方?
- 行营:军队的临时营地。
- 将旗:将领的旗帜,象征军队。
- 烟客:指李烟客,隐喻不羁的士人。
- 药师:指隐士或道士,象征修道之人。
- 谈兵:讨论军事。
- 奋髯戟:手持戟,形象地描绘出武将的英姿。
- 杨枝:比喻马步轻盈如杨树的枝条。
- 登楼啸:登上高处呼喊,象征壮志。
- 胡雏:可能指代胡人的幼鸟,象征战乱的悲伤。
典故解析:
“药师”在古代常指代隐士或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人,文中用来形容李烟客的洒脱与不羁。诗中提到的“谈兵”与“骑马”也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武功与军事理想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遂球,明代诗人,以擅长古体诗闻名,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和战争场景,表现出对国家和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许多士人纷纷投身边疆,保卫国家。诗人以李烟客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对李烟客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战争的无奈与思考。开头两句“万里欲何之,行营望将旗”直接引入了李烟客即将出征的主题,表现出一种远行的苍凉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李烟客身份的描绘,加深了对他的理解和同情,诗人将他比作药师,暗含对他不羁个性的赞美。
而“谈兵奋髯戟”一句,描写了李烟客的英姿,体现出士人的豪情壮志,与“骑马策杨枝”相呼应,象征着自由与奔放。最后一句“为试登楼啸,胡雏满地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要高声呼喊,却被满地悲鸣的胡雏所打断,传达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运用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欲何之:引出诗人对远行的思考,展现出对朋友前途的关心。
- 行营望将旗:描绘出军人的生活场景,加深了诗的军事氛围。
- 我正怜烟客: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李烟客的怜惜之情。
- 人疑是药师:用旁人的眼光体现出李烟客的与众不同。
- 谈兵奋髯戟:展现李烟客的英勇与能力,塑造出一位英雄形象。
- 骑马策杨枝:比喻李烟客的灵活与自由,形成动感。
- 为试登楼啸:表现诗人内心的壮志与渴望。
- 胡雏满地悲:结尾用悲哀的意象,反映出战乱带来的无奈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烟客比作“药师”,暗示其洒脱与不羁。
- 对仗:如“谈兵奋髯戟,骑马策杨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万里欲何之”,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渴望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烟客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出士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里:象征着远行与离别。
- 将旗:象征着军事与权力。
- 烟客:象征着自由与隐士精神。
- 髯戟:象征着武勇与豪情。
- 杨枝:象征着灵活与自由。
- 胡雏:象征着战争带来的悲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李烟客的情感是: A. 祝福
B. 同情
C. 嫉妒
D. 无所谓 -
“谈兵奋髯戟”中的“髯戟”指的是: A. 武器
B. 朋友
C. 马
D. 药 -
诗中提到的“胡雏”象征: A. 战争的胜利
B. 战争的悲伤
C. 自由的精神
D. 隐士的生活
答案:
- A,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与对国家的关心。
诗词对比:
- 比较黎遂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黎遂球更侧重于士人的豪情与对战争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显温情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战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