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1-01 14:26:34

十万人家山作屏,濛濛入望海云青。

更无老铁风流笔,冷坐乘风待月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万人家山作屏,濛濛入望海云青。更无老铁风流笔,冷坐乘风待月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西湖山水图景:十万户人家仿佛将山峦当作屏障,朦胧的云雾映衬着青色的海面。诗人感叹,自己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风流才笔,只能冷冷地坐在乘风待月的亭子里,静静等待着夜晚的月光。

注释:

  • 十万人家:形容居住的人家非常多,表现出景象的壮观。
  • 山作屏:山峦如同屏风一般,遮挡着视野,增添了层次感。
  • 濛濛:形容雾气或雨水模糊的样子。
  • 老铁:这里指的是年岁已高的诗人,感慨自己已不复当年风采。
  • 风流笔:指的是才华横溢的文笔。
  • 冷坐:形容诗人在夜晚独自静坐,心中感慨。

典故解析:

  • 乘风待月:这个典故出自《楚辞》,寓意志向高远,期待理想的实现。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逢甲(1810-1871),字少川,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和政治家,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诗风豪放,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乱之际,国家局势不宁。丘逢甲在这段时间里,常常游历西湖,借景抒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十万人家”不仅描绘了壮观的景象,更隐含了人情的冷暖与社会的变迁。“山作屏”则展现出一种典雅的自然美,而“濛濛入望海云青”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自然中的神秘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感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尤其是“更无老铁风流笔”一句,诗人感慨自己已年老,才华不再,无法再如昔日般挥洒自如。最后一句“冷坐乘风待月亭”则画面感极强,诗人静坐于亭中,似乎在等待着那轮明月,不禁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这首诗不仅让读者领略到西湖的自然美,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万人家山作屏:描绘出西湖周围的人家如屏风般环绕,彰显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2. 濛濛入望海云青:描绘雾气朦胧中青色海面的美景,想象力丰富,意境深远。
  3. 更无老铁风流笔:感慨自己年华已逝,才华不再,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4. 冷坐乘风待月亭:表现诗人孤独的情感,静静等待着月光,似乎在思索人生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屏风,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美。
  • 对仗:如“冷坐乘风”与“待月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韧与恒久,代表着自然的伟大。
  • :象征着变化与梦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浮动与思绪。
  • :代表着一个静谧的空间,是诗人思考与沉淀情感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万人家”中的“家”指的是什么?

    • A. 房屋
    • B. 人群
    • C. 家庭
  2. 诗中“更无老铁风流笔”的意思是?

    • A. 诗人不再年轻
    • B. 诗人失去了灵感
    • C. 诗人不再写诗
  3. “冷坐乘风待月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快乐
    • C. 激动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吟咏月光,表达孤独与自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丘逢甲《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 其六》李白《静夜思》:两者都涉及孤独与思考,但丘逢甲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深入探讨丘逢甲及其诗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