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孤坐三首》

时间: 2024-09-19 21:19:15

老来觅句苦难成,细把风斤镂薄冰。

行到长廊人寂寂,隔窗一点读书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孤坐三首
作者: 杨万里

老来觅句苦难成,
细把风斤镂薄冰。
行到长廊人寂寂,
隔窗一点读书灯。

白话文翻译:

老了以后想写诗却很难写成,
仔细用风刀轻轻雕刻薄冰。
走到长廊却见人影寂寂,
窗外透过一丝光亮是读书的灯。

注释:

  • 老来:年老的时候。
  • 觅句:寻找诗句。
  • 苦难成:很难写成。
  • 细把风斤:用风刀(比喻手法)细致地雕刻。
  • 镂薄冰:雕刻薄冰,形容创作过程的艰难。
  • 长廊:长长的走廊。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孤独。
  • 隔窗:窗户隔着。
  • 一点:一点光亮。
  • 读书灯:用来读书的灯。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创作的苦恼和对孤独夜晚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诗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夜,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写作的艰难心情,表现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春夜孤坐三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春夜中孤独的心境。开篇便直入主题,表达了年老时创作的艰难,"老来觅句苦难成"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无奈。接着,诗人以“细把风斤镂薄冰”来形容写作过程的细致与困难,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与执着追求。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行至长廊,见周围人烟稀少,显得十分孤寂,"人寂寂"强化了这种孤独感。最后,窗户外透出的一点光亮,象征着知识与思考的希望,读书的灯光更显得温暖与亲切,点燃了孤独夜晚的一丝生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创作的坚持,反映出一种深沉的生活哲理:即使在孤独的夜晚,也要努力追寻心中的光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来觅句苦难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 “细把风斤镂薄冰”:比喻写作时需要细致入微的心思和技巧。
    • “行到长廊人寂寂”:走到长长的走廊,周围极为寂静,突显孤独感。
    • “隔窗一点读书灯”:窗外透出的光亮,象征着知识与思考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斤”比喻写作过程的艰难。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即使在艰难的情况下,仍然要追寻知识与光明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春夜”:象征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含孤独。
  • “长廊”:寓意漫长的时间与生命的旅程。
  • “读书灯”:象征知识的光芒,在孤独中点亮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隔窗一点读书灯”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知识与希望
    • C. 黑暗
  3. “老来觅句苦难成”中“苦难成”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时作诗
    • B. 年老时作诗的困难
    • C. 生活的痛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夜晚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情的关怀,而杨万里的《春夜孤坐三首》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创作的艰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