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买双鳜鱼》
时间: 2025-01-04 10: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
脊梁尃车尾梢云,囱如大武千秋箸。
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
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
供侬朝吃复晚吃,秃尾槎头俱避席。
可怜秋浦好秋山,侬眼未饱即北还。
江神挈月作团扇,一夜挥风卷波面。
留侬看山仍看江,更荐鲜鱼庖玉霜。
江神好意那可忘,江神恶剧那可当。
白话文翻译
金陵城里没有细小的鱼鳞,一条鱼的重量常常达到六斤。
鱼的脊梁像车尾的弯曲,鳍如同大武的千秋筷子。
小港因为风阻而停泊着黑色的船,船前的渔艇在清晨收起渔网。
一双白色的锦鲤在水面上跳跃,鱼的质地像玉,黑色的章鱼大得如同手掌。
洞庭湖的水草青得要发黄,鲜美的鱼肉用香料调味,做成了美味的鱼浆。
供我早晨吃、晚上吃,连光秃秃的船头也都避开了席子。
可惜秋浦的秋天山色宜人,我的眼睛还未饱,便要北去。
江神像挈着月亮做成团扇,整夜挥动风浪卷起水面。
让我继续看山还看江,再为我推荐鲜鱼和美味的佳肴。
江神的好意怎能忘记,江神的恶性戏剧又怎能承受?
注释
- 纤鳞:细小的鱼鳞。
- 六钧:古代的重量单位,约等于3公斤。
- 脊梁:鱼的脊骨。
- 尃:弯曲的样子。
- 大武:古代的武器,这里比喻筷子。
- 晨收网:指早晨捕鱼的情景。
- 白锦:形容鱼的颜色。
- 香肤:指鱼肉的香味。
- 醯:醋,指用来调味的调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民间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在金陵城的捕鱼经历,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不仅描述了捕鱼的场景,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舟中买双鳜鱼》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诗中描绘了金陵城的水乡景色,以及渔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描写鱼的形态、色泽和美味,传达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金陵城中无纤鳞”一语,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生动的捕鱼场景,接着“脊梁尃车尾梢云”,通过形象的比喻,使鱼的特点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悠闲与惬意。作者不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在欣赏周边的自然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最后几句提到“江神”,将自然与情感结合起来,表露出作者对这一切美好生活的感激与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陵城中无纤鳞:金陵城里没有细小的鱼鳞,暗示了这里的鱼丰富且大。
- 一鱼往往重六钧:鱼的分量很重,夸张了鱼的珍贵。
- 脊梁尃车尾梢云:鱼的形态极具特征,形象生动。
- 囱如大武千秋箸:形容鱼的鳍大而有力。
- 小港阻风泊乌舫:描写了一个宁静的港口,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
- 舫前渔艇晨收网:早晨捕鱼的场景,生活的细节被展现出来。
- 一双白锦跳银刀:鱼的颜色和形态美丽,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的形态比作武器和筷子,增加趣味性。
- 对仗:如“留侬看山仍看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江神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美食的珍惜。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鳜鱼:象征着丰富的水产资源,代表生活的富足。
- 江神: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美好,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陵城是指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北京
- C. 杭州
-
“一鱼往往重六钧”中的“六钧”代表的是什么?
- A. 斤
- B. 公斤
- C. 两
-
诗中提到的“江神”象征了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的情感
- C. 历史的沉淀
答案
- A. 南京
- B. 公斤
- A. 自然的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歌子》 by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江雪》: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孤独的意境。
- 《渔歌子》:与《舟中买双鳜鱼》相似,也描写了渔民的生活,但风格更为悠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