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蕉埙
枫叶乾余尚小红,
苕花飞尽不留茸。
经旬欲雪还无雪,
只作清寒恼杀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的冷清气氛。枫叶虽已干但还带着微微的红色,苕花也已经凋谢,不再留下任何花瓣。经过十天的等待,虽然有降雪的迹象,却始终未能如愿,只能感受到寒冷的刺骨,让我倍感愁苦。
注释:
- 枫叶乾余尚小红:枫叶虽然干枯,但仍有些许红色残留。
- 苕花飞尽不留茸:苕(指苕草)花已经凋零,飘落的花瓣不再留存。
- 经旬欲雪还无雪:经过十天的时间,本应下雪却依旧没有雪来。
- 只作清寒恼杀侬:只让人感到清冷的寒意,令人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内容多描写山水田园,反映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过蕉埙》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体现了秋冬转变时节的孤寂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过蕉埙》是一首描绘季节变换、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首句“枫叶乾余尚小红”以枫叶的干枯与残红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易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苕花飞尽不留茸”,通过苕花的凋零,进一步强调了秋冬交替带来的寂寞和失落感。
第三句“经旬欲雪还无雪”,表达了诗人对冬雪的期待与失望,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只作清寒恼杀侬”则是情感的高潮,清冷的天气不仅让诗人感到寒气刺骨,也带来了内心的烦恼与困扰。这种情感的自然与人心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冬的景象,同时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对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枫叶乾余尚小红:描写了秋末的枫叶,虽已枯萎但仍有点红,象征着生命的残余。
- 苕花飞尽不留茸:苕花的凋零暗示着秋天的结束,生命的消逝。
- 经旬欲雪还无雪:期待降雪的心情与现实的落空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感。
- 只作清寒恼杀侬:清冷的气候让诗人感到烦恼,情感的强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枫叶乾”与“苕花飞”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枫叶、苕花、雪)传达情感,体现了“以物寄情”的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在季节变换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生命的短暂。
- 苕花:代表生命的消逝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 雪:期待与失望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苕花”是什么状态?
- A. 绽放
- B. 凋谢
- C. 正在生长
- D. 未知
-
作者通过哪些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 A. 夕阳
- B. 枫叶与雪
- C. 大海
- D. 花园
-
诗中“只作清寒恼杀侬”的意思是什么?
- A. 清寒让人感到快乐
- B. 清寒让人感到烦恼
- C. 清寒是自然现象
- D. 清寒代表了冬天的到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对亲人的牵挂。
- 王维《山居秋暝》: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美感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