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四 老渔》
时间: 2024-12-31 13:4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其四 老渔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或雨细风斜不止。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问顺水顺风能几。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渔唱远,暮霞紫。
白话文翻译:
在生死相依的水乡里,有三两只老鸥是我知心的朋友。明月照耀着江面,笛声悠扬,我划着小舟离去。细雨斜风不断,渔兄渔弟都在感慨身世沧桑,生怕经历了世事变迁,反而只能看着烟水渔舟。渔家的儿女也是如此。篷灯下的夜色如市集般热闹,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酒香扑鼻,鱼鲜美味。手握钓竿在江边垂钓,看尽了来龙去脉。我问顺水顺风能有多少?即使捞起浪花也是白色的,难道能抵挡世间的风波?渔歌悠远,暮色如紫。
注释:
- 蘋: 蘋菱,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水边。
- 同盟旧鸥: 形容老朋友,鸥是海鸟,传达一种相知相守的情感。
- 扁舟: 小舟,象征自由与漂泊。
- 渔弟渔兄: 指渔民间的兄弟情谊,强调共同的生活经历。
- 联篷夜火镫成市: 夜晚的灯火如同市集般热闹,反映生活的繁荣。
- 袖手江天: 形容悠然自得,放下钓竿,享受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渔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著称,作品中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四 老渔》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其四 老渔》是易顺鼎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渔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开篇以“生死蘋乡里”引入,给人一种亲切感,水乡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接着,通过“明月一江吹笛响”的描写,渔民的生活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笛声伴随着江水流淌,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气氛。
诗中反复提到的渔兄渔弟,表现出渔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扶持的精神。而“怕沧桑换到闲烟水”的句子,则流露出对人生变迁的无奈与感伤,渔民的生活不仅是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对生活变迁的反思。
在细雨与斜风中,诗人通过描写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他们的勤劳与乐观。夜晚的灯火与家常的炊烟,形成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同时,诗人在最后一部分以“问顺水顺风能几”反问句结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纵使风波不断,渔歌依旧唱响,暮霞如紫,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死蘋乡里: 诗人强调了生死与水乡的紧密联系,渔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交织。
- 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 描述渔民与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明月一江吹笛响: 明月与笛声交相辉映,渲染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 或雨细风斜不止: 细雨与斜风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感与生活的真实感。
- 渔弟渔兄身世感: 渔民之间的感情深厚,传达了对生活的共鸣与理解。
- 怕沧桑换到闲烟水: 反映了对生活变迁的忧虑与感慨。
- 联篷夜火镫成市: 描绘了夜晚渔村的热闹,表达了生活的繁荣。
- 袖手江天垂钓罢: 诗人在此放下钓竿,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问顺水顺风能几: 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 飞到浪花头也白: 比喻浪花的白色象征着生活的波折。
- 况禁他世上风波起: 世事纷扰,渔民的生活依旧坚韧如故。
- 渔唱远,暮霞紫: 结束时的渔歌与暮色,寓意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 “浪花头也白”比喻生活中的波折。
- 拟人: “渔唱远”赋予渔歌以生命,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渔民生活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淡然与接受,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乡: 象征着渔民的生活环境,既有自然美,也有生活的艰辛。
- 明月: 代表着宁静与清明,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 笛声: 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诗意。
- 篷灯: 代表着温暖与人情味,渲染了生活的繁忙与热闹。
- 浪花: 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挑战,但也包含着活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同盟旧鸥”指的是: A. 老朋友
B. 海鸥
C. 渔船 -
“袖手江天”意指: A. 渔民在忙碌
B. 诗人悠然自得
C. 渔民遇到风浪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失落与悲伤
B. 对生活的感慨与接受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翁》 - 王维
- 《江村即事》 -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渔翁》与易顺鼎的《金缕曲 其四 老渔》都描绘了水乡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易顺鼎则注重渔民生活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