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金缕曲 其一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掬兰汤排鬓丝,轻持柔絮腻香脂,不留手处荡人思。微夜静于花睡里,好春浓过梦回时,波痕无力颤腰支。
白话文翻译
一捧兰花香的汤水轻轻梳理着鬓发,轻轻拈着柔软的花絮和香脂,手指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令人思念。微夜时分,静谧如花朵沉睡般的夜晚,春光浓郁得超过梦中回忆,水波轻轻摇曳着无力的腰身。
注释
- 兰汤: 指用兰花泡制的香水,象征美丽和芬芳。
- 鬓丝: 指鬓发,古代女子的发髻。
- 柔絮: 柔软的花朵或丝绸,常用来形容轻盈的事物。
- 腻香脂: 指香味浓郁的脂膏,多用于形容女子的妆容。
- 微夜: 指夜晚的微弱光线,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波痕: 水波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轻柔的动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生于仕宦之家,因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和社会观察,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较为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细腻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缕曲 其一》是一首情感细腻的抒情诗,通过对兰汤、鬓丝、香脂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夜的深刻感受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的开头以“一掬兰汤”引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暗示了女性的温柔和妩媚。接下来的“轻持柔絮腻香脂”不仅描绘了女子的打扮,也传递出一种细腻的情感。诗中“微夜静于花睡里”一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似乎让人能感受到花朵的沉静与甜美的梦境。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情感细腻的思考。诗的结尾以“波痕无力颤腰支”收束,给人以余韵,让人思索那种悸动的感觉。整个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细腻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掬兰汤排鬓丝: 描述了用兰花香水轻轻梳理头发,显示了女子的妩媚与精致。
- 轻持柔絮腻香脂: 轻柔地持有花絮和香脂,暗示女子的细腻打理及温柔气质。
- 不留手处荡人思: 手指留下的痕迹引发思念,表现了对爱情的留恋。
- 微夜静于花睡里: 微弱的夜晚如同花朵的沉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好春浓过梦回时: 春天的美好超过梦中的回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 波痕无力颤腰支: 水波的轻柔摇曳让人感到无力,暗示对情感的脆弱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兰汤与女子的美丽相结合,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 拟人: 夜晚被比作花朵的沉睡,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之美与人之情,展现了对生活与爱情的细腻感受与思考,情感真挚,意象清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汤: 象征美好与优雅。
- 鬓丝: 代表柔美的女性形象。
- 香脂: 体现女性的妆容与魅力。
- 波痕: 隐喻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兰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力量
C. 悲伤
D. 忘却 -
填空题: 诗中提到“微夜静于_____里”,这里的“花”指代什么?
-
判断题: 诗中通过描写“波痕”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对/错)
答案
- A
- 睡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反映了对爱情与生活的细腻描写。
- 李白的《庐山谣》: 同样描写自然之美,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袁克文的《金缕曲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
- 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与爱情的热爱,袁克文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清照则多用直白的情感表达。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女性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克文研究资料及其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