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饯潘吴二察院去国五首
作者: 刘黻 〔宋代〕
生节雷声午夜残,囊封一疏夺冰寒。
先生此去非沽誉,留与时人作样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生节的雷声中,午夜的寒冷依然刺骨,仿佛封闭了寒意的囊袋。诗人感慨,老师你此去并非为了获得名声,而是留给世人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
注释:
- 生节:指的是生辰节日,通常指春节。
- 雷声:象征着春天的来临,给人以希望。
- 午夜:夜深时分,代表着孤寂和寒冷。
- 囊封:意为包裹、封闭,形容寒冷被囊中封住。
- 非沽誉:并不是为了获得名声。
- 作样看:留下榜样供人仰慕和学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黻,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其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与潘、吴二位察院的送别场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前程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包含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开头的“生节雷声午夜残”描绘出春天的气息,虽是雷声,但时间已是午夜,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别离。诗人通过“囊封一疏夺冰寒”的描写,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寒冷的冬夜在春雷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孤寂。
在情感上,诗人并不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是更关心友人的未来。“先生此去非沽誉,留与时人作样看。”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更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为人所铭记的品德与行为,而非短期的名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节雷声午夜残:春天的雷声在午夜时分依旧回响,暗示着新生的希望与离别的时刻重叠。
- 囊封一疏夺冰寒:寒冷被封在了囊中,象征着对冷酷现实的抵御。
- 先生此去非沽誉:老师的离去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声,而是有更高的追求与理想。
- 留与时人作样看:希望他的行为能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雷声象征着春天的希望,而冰寒则象征着过去的艰难与孤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对社会价值的思考,强调真实的品德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声: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回归。
- 冰寒:代表着过去的艰难与孤独。
- 囊:象征着对情感的封存与珍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生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端午节
-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欢喜
- B. 忧伤
- C. 愤怒
-
“非沽誉”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声
- B. 不追求名声
- C. 媚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别》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黻的此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与对友人的祝福,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畅快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