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洗红铅,镫前欲去仍留恋。
梦沈书远。背地伊先变。
冶叶倡条,谁更曾抬眼。
探新燕。醉眠葱茜。
苦隔春风面。
白话文翻译:
泪水把红色的铅华洗去,火炉前我想要离去却仍然留恋。
梦中沉浸于远方的书信,背后的人已经先行变了。
繁盛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曳,谁又曾经抬头望向我?
探寻新来的燕子,醉卧在葱绿的草地上。
苦于和春风面面相觑,无法相见。
注释:
- 泪洗红铅:泪水洗去经过化妆的红色脸庞。
- 镫前:火炉前,指的是诗人所在的环境。
- 冶叶倡条:意指繁盛的叶子和柔美的柳条。
- 探新燕:指春天新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葱茜:葱绿色的草地,通常指春天的生机。
- 春风面:春风的面貌,寓意春天的温暖和美好,但诗人此时却感到苦闷。
典故解析:
- 红铅: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颜料,象征着美丽的外表。
- 春风:常用作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和希望,但此时却引发了诗人的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字子圭,号瑶山,出生于江南。其诗风清丽,擅长描写情感与自然景色,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一个多雨的春天,诗人因思念而感到愁苦,借助春天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复杂。诗中对离别和思念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体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失去的感慨。诗中开头“泪洗红铅”一句,直接用泪水洗去化妆的红色,象征着内心深处的痛苦与不安。诗人不愿离去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梦沈书远”则在梦中与远方的书信相连,暗示了对远方人事的牵挂与思念。背后的人早已变迁,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幻。诗人在冶叶与倡条中寻觅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对新生与希望的渴望。然而,谁又能真正理解诗人的孤独与心声呢?“探新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然而在醉眠的草地上,诗人却感到隔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过去的怀念,构成了一幅情感丰富的画面。诗作语言清新而含蓄,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人们在追寻美好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洗红铅:流下的泪水洗去了脸上的红妆,暗示内心的悲伤。
- 镫前欲去仍留恋:在火炉前想要离开,但又舍不得过去的美好。
- 梦沈书远:梦中沉浸于远方的书信中,反映对远方人的思念。
- 背地伊先变:暗示对方已经开始改变,可能是感情的变化。
- 冶叶倡条:描写春天的景象,象征生机与希望。
- 谁更曾抬眼:感叹无人关注自己的情感与内心。
- 探新燕:春天的新燕归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 醉眠葱茜: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却感到一丝苦涩。
- 苦隔春风面:与春风相对,却感到离别的苦痛。
修辞手法:
- 比喻:泪水比作洗去妆容,形象地表现内心的痛苦。
- 拟人:春风被赋予面貌,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 对仗:如“冶叶倡条”与“探新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去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体现了人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也难免遭遇离别与孤独的苦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铅:象征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痛苦。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
- 新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新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语指代春天的到来? a) 红铅
b) 新燕
c) 葱茜 -
诗中提到的“泪洗红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希望 -
“梦沈书远”中的“书”是什么象征? a) 书籍
b) 远方的信件
c) 诗歌
答案:
- b) 新燕
- b) 悲伤
- b) 远方的信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李清照的诗中多了一份女性的柔情与坚韧,而汪东则更多地体现出孤独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