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七 蚓》
时间: 2025-01-01 15:0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七 蚓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生无骨筋,食槁饮泉,于陵与同。
向韭畦收采,捣泥治鲠,药奁珍弆,出土为龙。
玉砌光阴,琼州乡贯,朐䏰名传汉志中。
轩辕后,更有谁曾见,汝大如虹。
藏身喜傍幽丛。莫暗啮香根寸寸空。
笑似蜗少角,免寻争战,如蚕无茧,不受牢笼。
溽草阴墙,乾苔浅土,朝暮长吟一笛风。
生何幸,看后身仍化,百合花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蚯蚓的生活状态,它们没有骨骼和筋肉,依靠腐木和泉水生存,和众生同处于土壤之中。它们在韭菜畦中捕食,捣泥去骨,药箱中珍贵的药材从土中冒出,宛如龙的形象。岁月如玉,琼州的乡土传承着古汉志中的名声。自轩辕以来,还有谁见过如此庞大的身影?它们隐藏在幽暗的丛林中,勿让它们啃噬香根,寸寸皆空。它们的笑容如同蜗牛少了角,避免了争斗,像蚕一样无茧,不受束缚。湿润的草丛阴影,浅薄的苔藓土壤,朝夕间长吟着笛声。生存的幸运是,最终化作百合花的红色。
注释:
- 生无骨筋:形容蚯蚓的身体结构简单,没有骨骼和肌肉。
- 食槁饮泉:蚯蚓以枯木为食,以泉水为饮。
- 向韭畦收采:在韭菜的田地里寻找食物。
- 捣泥治鲠:用泥土处理和分解食物。
- 药奁珍弆:药箱中珍贵的药材。
- 出土为龙:形象地描绘蚯蚓从土中爬出,有如龙的姿态。
- 轩辕后:轩辕,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帝,指代古老的历史。
- 藏身喜傍幽丛:喜欢藏身于幽暗的丛林。
- 笑似蜗少角:形容蚯蚓的外形与蜗牛相似,但没有角。
- 免寻争战:避免争斗。
- 如蚕无茧:比喻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 溽草阴墙:湿润的草丛和阴暗的墙壁。
- 百合花红:最终化为百合花的红色,象征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隐居或游历之际,旨在表达对小生命的赞美和生命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七 蚓》通过对蚯蚓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中,蚯蚓没有骨骼,形象地体现了自然界中众多生物的脆弱与坚韧。它们在土壤中生存,有着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生活方式。诗人借助蚯蚓的形象,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的开头几句对蚯蚓的生理结构与生活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接着,通过对其在韭菜田中的活动,描绘了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诗中提到的“玉砌光阴”和“琼州乡贯”,则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反映出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在表达蚯蚓的自由与生命力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如“笑似蜗少角”、“如蚕无茧”等,展现出蚯蚓与其他生物的共性与独特性。最后,通过对生存状态的感慨,诗人引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描述蚯蚓的生理特征与饮食习性,引出其生活状态。
- 中间部分则借助药材的比喻,强调蚯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蜗牛和蚕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笑似蜗少角”,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化的手法使蚯蚓的形象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强调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和谐与共生。
意象分析:
- 蚯蚓: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自由,体现出自然的简单与复杂。
- 韭菜田:代表着自然的丰饶与生命的滋养。
- 百合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美丽,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生无骨筋”是指什么动物?
- A. 蚯蚓
- B. 蜗牛
- C. 蚕
-
诗中“笑似蜗少角”意在说明蚯蚓的什么特征?
- A. 有争斗性
- B. 外形特征
- C. 生存环境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的美,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但更侧重于景色的描绘和抒情。
- 《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更为内敛与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樊增祥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