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时间: 2025-01-14 22:3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壮丽一朝尽,威灵千载空。
皇明怅前迹,置酒宴群公。
寒轻彩仗外,春发幔城中。
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今朝天子贵,不假叔孙通。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王尚未停战,萧相国便开始在宫中营建。
昔日的壮丽一朝已然消逝,千载的威灵如今空荡荡。
明亮的皇朝感慨往日的踪迹,置酒设宴招待群公。
寒风拂动彩仗,春天在城中绽放。
乐思在斜阳中回旋,歌词随大风而起。
如今的天子显贵,不再仰赖叔孙通的荐举。
注释:
- 汉王:指汉朝的皇帝,代表了汉代的兴盛与权威。
- 萧相:指萧何,汉初的重要相国,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 壮丽一朝尽:意指汉朝的繁华盛景已不复存在。
- 威灵千载空:千年之后,昔日的威势与灵气变得空荡荡。
- 皇明:指明亮的皇朝,暗指汉朝的正统。
- 置酒宴群公:设宴招待众多公卿。
- 寒轻彩仗外:寒风轻拂着彩色的旗帜。
- 春发幔城中:春天在城中绽放,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乐思回斜日:乐曲的思绪在斜阳中徘徊。
- 歌词继大风:歌词随着大风而起,传达出一种悠扬的感觉。
- 今朝天子贵:如今的皇帝地位显赫。
- 不假叔孙通:不再依赖叔孙通的推荐,暗示如今权臣对皇帝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651年-713年),字子文,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和咏史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背景与汉朝的历史以及唐代的盛世相结合,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宋之问的《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展现了唐代盛世与汉代辉煌交织的复杂情感。诗中开篇即以汉王未息战为引,勾勒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随后转入对过去的追忆与现状的反思。诗人在描述汉初盛世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诗的中间部分,作者通过宴饮与春日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的气息,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繁华。最后一句“不假叔孙通”更是对当时权力结构的直接评论,突显了唐代皇权的强大与独立。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读者在享受美妙韵律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对盛世的渴望。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既有对过去的深沉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希冀与警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汉王未息战:描绘汉朝初期的战争状态,暗含历史的动荡。
- 萧相乃营宫:萧何的营建宫殿,象征着汉初的政治稳定。
- 壮丽一朝尽:感叹盛世已逝,历史的风华已成过往。
- 威灵千载空:威势与灵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 皇明怅前迹:对比汉朝的辉煌与现状,产生怅惘之感。
- 置酒宴群公:设宴的场景体现了当时的繁华。
- 寒轻彩仗外:外界的寒风与内部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 春发幔城中: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未来的可能性。
- 乐思回斜日:乐曲与思绪在斜阳中交织,意象优美。
- 歌词继大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流动。
- 今朝天子贵:强调当下皇权的显赫与重要。
- 不假叔孙通:对权臣影响力的反思,暗示权力的独立性。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的对比展现变迁。
- 象征:春天、宴饮等象征着希望与繁华。
- 拟人:乐思回旋,赋予音乐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感悟,传达出对盛世的珍视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汉王:象征着权力与历史变迁的开端。
- 萧相:代表政治的稳定与治理的智慧。
- 壮丽一朝:盛世的象征,包含着历史的辉煌。
- 皇明:象征着正统与光明的朝代。
- 寒风与春天:对比冷清与生机,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降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王未息战,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
“壮丽一朝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现状的满足
-
“乐思回斜日”中的“斜日”意指什么?
- A. 早晨
- B. 黄昏
- C. 正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都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则更为宏观地探讨历史的兴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这首诗歌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