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宿淮阳亭口号
日暮风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语,劳者自为歌。
白话文翻译:
在日暮时分,我站在风中的亭子上,心中充满了对旅途的思念。故乡在桂水之畔,今夜的星河却似乎变得遥远无比。暗淡的草地上,霜华似乎在悄然无声地生长,空荡荡的亭子里,孤雁的身影飞过。兴致来了,谁能陪我聊天呢?身为劳作之人,我只能自言自语,歌唱自己的心声。
注释:
- 日暮:指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
- 悠悠:形容思绪绵长,感情深沉。
- 临桂水:指故乡靠近桂水,桂水是指桂林附近的水。
- 渺星河:形容星河显得遥远而模糊。
- 暗草:指夜色中不明亮的草地。
- 霜华:指霜的光华,形容霜冻的美丽。
- 空亭:没有人的亭子,显得更加孤寂。
- 雁影:指飞过的雁的影子。
- 兴来:指心情愉悦时。
- 劳者:指辛勤工作的人。
典故解析:
- 桂水:桂水是桂林的代表性水域,常用来指代故乡,代表诗人的思乡情怀。
- 雁影:雁是候鸟,常常象征着归宿与离别,诗中用来渲染孤独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650年-712年),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正值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在亭中,触景生情,情感愈加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孤独。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亭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中“日暮风亭上,悠悠旅思多”一句,既有对风景的描绘,也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思绪,显示出对旅途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故乡与遥远的星河对比,突显出对故乡的向往与现实的距离感。这里的“渺”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星河的遥远与无助,体现了诗人对夜空的沉思与孤独感。
接下来的“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则进一步加深了孤寂的氛围。暗草上的霜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冷清,空亭中孤雁的身影更是为诗增添了几分凄凉。整体上,这些意象的结合,构成了一幅寂寞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兴来谁与语,劳者自为歌”则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安慰。尽管身边没有人可以倾诉,但诗人依然选择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反映出一份无奈却又坚韧的态度,展现了人对生活的坚持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暮风亭上:描绘了夕阳西下时,诗人独自坐在亭子上,感受着晚风。
- 悠悠旅思多: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沉思与感慨。
- 故乡临桂水:诗人思念的故乡是靠近桂水的地方。
- 今夜渺星河:在这漫长的夜晚,星河显得遥远而模糊。
- 暗草霜华发:夜色中草地上霜华闪烁,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空亭雁影过:空荡荡的亭子里,孤雁影子飞过,衬托出寂寞。
- 兴来谁与语:诗人在孤独中渴望交流,却无人倾诉。
- 劳者自为歌:最终,诗人选择自我安慰,用歌声来表达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情绪比作空亭中的雁影,生动形象。
- 拟人:草和霜华似乎有了生命,反映了诗人的感受。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乡的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归属与安宁,但在诗中却显得空荡,暗示孤独。
- 星河:象征着遥远的梦想与故乡,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霜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反映出诗人的感怀。
- 孤雁:象征着游子,代表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宋之问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故乡”位于哪个水边?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桂水
- D) 西湖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孤独的感受?
- A) 交谈
- B) 歌唱
- C) 写信
- D) 旅行
答案:
- C) 宋之问
- C) 桂水
- B) 歌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为直接和浓烈。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的描绘,展现了亲情与思念,情感更具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