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山岭应制
作者: 宋之问
翼翼高旌转,
锵锵凤辇飞。
尘销清跸路,
云湿从臣衣。
白羽摇丹壑,
天营逼翠微。
芳声耀今古,
四海警宸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旌旗在空中轻盈地舞动,华丽的凤辇在飞驰。尘土被清扫,官员们的衣袍因云雾而湿润。洁白的羽毛在红色的山谷中摇曳,天边的营地逼近了翠绿的山峰。美妙的声音闪耀着古今,四海之内都警觉于皇上的威严。
注释:
- 翼翼: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 旌:指旗帜。
- 锵锵:形容声音响亮。
- 凤辇:古代皇帝或贵族乘坐的车,象征权威和尊贵。
- 尘销:尘土消散,象征道路清洁。
- 清跸:皇帝出行的队伍,清净而庄重。
- 白羽:指白色的羽毛,象征轻盈与高洁。
- 丹壑:指红色的山谷,可能暗示美丽的景色。
- 天营:天上的营地,表示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 芳声:美好的声音,象征音乐或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648年-713年),字子元,号少微,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和乐府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以边塞诗和宫廷诗受到重视。
创作背景:
《松山岭应制》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受命于朝,写此诗以表达对皇权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松山岭应制》展现了唐代诗人在国家盛世、朝廷繁荣之际,对皇权的尊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开头,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丽场面,展现出一种宏伟的气氛。这里的“旌”与“辇”不仅仅是物象,更是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接下来“尘销清跸路,云湿从臣衣”则反映了清明的政局和臣子们的敬仰之心,尘土的消除象征着一切不和谐的因素的排除,表明了国家的繁荣与安定。而“白羽摇丹壑,天营逼翠微”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壮丽,白羽的轻盈与红谷的美丽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天上人间的和谐美。
诗的结尾“芳声耀今古,四海警宸威”则升华了主题,意指美好的音乐与声威远播,四海之内都因皇权的威严而感到震慑,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时代风貌。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饱满,既有对皇帝的赞美,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翼翼高旌转:轻轻地高旌在空中飘动,描绘出出行的气氛。
- 锵锵凤辇飞:华丽的凤辇飞速行进,象征皇权的尊贵。
- 尘销清跸路:尘埃被清扫,表明出行的庄重与肃穆。
- 云湿从臣衣:云雾使得随从的衣服变湿,体现出自然的变化与臣子的恭敬。
- 白羽摇丹壑:白色羽毛在红色山谷中摇曳,色彩对比生动有趣。
- 天营逼翠微:天边的营地逼近青翠的山峰,强调壮丽的景象。
- 芳声耀今古:美妙的声音闪耀古今,象征文化的传承与辉煌。
- 四海警宸威:四海之内都因皇权的威严而警觉,展示出国家的强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翼翼高旌转,锵锵凤辇飞”,形成对称和谐的美感。
- 比喻:用“白羽”与“丹壑”来突出景色的美丽与清新。
- 夸张:如“四海警宸威”,强调皇权的广泛影响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宏伟的场景和尊贵的皇权,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安定的向往,以及对皇帝威严的敬仰,体现了唐代盛世的自信与骄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旌:象征权力与荣耀。
- 凤辇:皇帝或贵族的象征,代表尊贵与威仪。
- 白羽:象征清白与高洁,表现出轻盈之美。
- 丹壑:红色山谷,象征自然美景和富饶。
- 芳声:美好的声音,象征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翼翼高旌转”中“翼翼”的意思是? A. 轻盈
B. 沉重
C. 迅速
D. 平坦 -
诗中提到的“凤辇”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权力与尊贵
C. 和平与友谊
D. 劳动与生活 -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皇权的敬仰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松山岭应制》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皇权的尊贵,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感悟与自然的伟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