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言》

时间: 2025-01-01 12:15:15

纷纷世俗言,病客久厌听。

圣贤没已远,是非久无定。

六经纸上言,黑白欲谁证。

独有自信人,中得不外竞。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世言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纷纷世俗言,病客久厌听。
圣贤没已远,是非久无定。
六经纸上言,黑白欲谁证。
独有自信人,中得不外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言论的厌倦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感叹世俗的纷扰言论,常常使生病的人感到厌烦。圣贤的教诲已经远去,关于是非的判断也难以确定。书本上的经文,谁能来证明其中的黑白真相?只有那些有自信的人,才能在其中获得真实的理解,而不必与他人争竞。


注释:

  • 纷纷:形容言论纷杂,喧闹。
  • 世俗:指一般人们的生活和言论。
  • 病客:指生病的人,暗指诗人自己或社会上苦于世事的人。
  • 圣贤:指古代的圣人和贤人,传授智慧和道理的人。
  • 六经:指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和《论语》。
  • 黑白:指是非、对错。
  • 自信人:指有自信、有见解的人。

典故解析:

  • 六经: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核心,代表了传统的智慧与道德准则。
  • 圣贤远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失落感和对理想的追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安,号天一,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关注社会现象与人性。王令的作品常常具有哲理性和思辨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价值观正面临挑战。诗人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混乱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真理的探求。


诗歌鉴赏:

王令的《世言》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对世俗言论的厌倦,反映了人在纷繁的社会中对真理的渴望。诗中开头的“纷纷世俗言”便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一个充满嘈杂言论的世界,令人感到厌烦与无奈。接下来的“病客久厌听”则通过病客的视角,传达出一种无力感,暗示人在面对无尽的争论时感到茫然与困惑。

“圣贤没已远,是非久无定”一联表现了对智慧的失落与对判断标准的怀疑,强调了当代人对古代圣贤教诲的渴望,而现实却让人感到无所依靠。接着的“六经纸上言,黑白欲谁证”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经典的怀疑,指出传统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失去了证明的力量。

最后两句“独有自信人,中得不外竞”,强调了自信的重要性,指出唯有内心坚定的人才能在纷争中找到自我,获得真实的理解。这不仅是对社会的反思,也是对个人内心的呼唤。整首诗通过对话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哲理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纷纷世俗言:描述世间言论的杂乱无章。
  2. 病客久厌听:病人对这些言论感到厌烦。
  3. 圣贤没已远:古代的圣贤之道已远离我们。
  4. 是非久无定:关于是非对错的判断已久无定论。
  5. 六经纸上言:经典的教导在纸上,但难以落到实处。
  6. 黑白欲谁证:谁能来证明这些教条的真伪?
  7. 独有自信人: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8. 中得不外竞:他们在内心的追求中不再与他人争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纷纷世俗言,病客久厌听”,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黑白欲谁证”,通过反问增强了诗的思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当代社会纷扰言论的反思和对内心真理的追求,强调了自信与内心的坚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俗:象征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复杂的社会关系。
  • 病客:象征在社会中受困扰、迷茫的人。
  • 圣贤:象征智慧、道德的理想者。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与智慧的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几部经典? A) 《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B)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C) 《道德经》、《论语》、《庄子》

  2. 诗人对世俗言论的态度是: A) 赞同
    B) 厌烦
    C) 无所谓

  3. 诗中“独有自信人”的意思是: A) 只有自信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
    B) 自信的人不需要学习
    C) 自信的人都是傻瓜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袁枚的《小重山》:探讨自我与世俗的关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王令的《世言》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反思,而李白则表达了豪情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