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士患常不学,不学常罔然。
学成安所施,用舍系诸天。
孔孟去已久,寥寥泣遗编。
斯道未易为,今古如同年。
白话文翻译:
士人常常因为不学习而感到困惑,若不学习则总是迷茫无知。学习成果又能在哪里施展呢?个人的选择与命运却又如同被天命所束缚。孔子和孟子早已离去,只有那几本遗留下来的书籍让人感到伤感。想要追寻这条学问之路并不容易,古今之间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注释:
- 士:指读书人或有文化的人。
- 罔然:无所适从,迷茫的样子。
- 安所施:学成之后,学问能够用在哪里。
- 用舍:指个人的选择和取舍。
- 系诸天:命运被天意所束缚。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代表儒家思想。
- 寥寥泣遗编:寥寥指书籍的稀少,泣则是对遗留书籍的惋惜。
- 斯道未易为:指追求学问的道路并不容易。
- 今古如同年:古今之间的困境似乎无差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季才,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王令以清新自然的诗风、严谨的学术态度著称,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兼具文学与道德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诞生于宋代,正值士人学术风气兴盛与士人地位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学习和学问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面临的困境与迷茫。
诗歌鉴赏:
《士患常不学》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士人不学习所带来的困惑与无助。在诗的开头,诗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士人常因不学习而感到迷茫,这种状态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知识与能力的重视程度。在第二联中,诗人进一步反思,学习的成果应当如何施展,暗示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孔孟的离去与遗编的稀少,表明了古代智慧的缺失与传承的困难,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对当代学术环境的忧虑。最后一句“今古如同年”,将古代与现代的困惑相连,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学习道德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简练而富有哲理的句式,内容上则通过对比与反思深入探讨了士人学习的价值与困境,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历史与个体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患常不学:士人常常因为不学习而感到困扰。
- 不学常罔然:不学习就会迷茫无知。
- 学成安所施:学习了知识又能在哪里运用呢?
- 用舍系诸天: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仿佛被天意束缚。
- 孔孟去已久:孔子和孟子的教诲早已不在。
- 寥寥泣遗编:遗留下来的书籍寥寥可数,让人感到伤感。
- 斯道未易为:这条追求学问的道路并不容易。
- 今古如同年:古今之间的困境似乎没有差别。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知识的对比,展现出士人面临的困境。
- 借代:用孔孟代指儒家思想,表达人们对古代智慧的追思。
- 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力量。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困境,反映士人在面对知识缺失与应用时的无奈,同时也表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象征着知识分子、文化的承载者。
- 孔孟:象征着传统儒家文化的智慧。
- 遗编:象征着历史智慧的传承与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孔孟”代表什么? A. 道教思想
B. 儒家思想
C. 佛教思想
答案:B -
“不学习则总是迷茫无知”的意思是: A. 学习可以获得知识
B. 不学习会导致困惑
C. 学习是无用的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斯道未易为”意指: A. 学习非常简单
B. 学习的道路并不容易
C. 学习不重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令的《士患常不学》相比,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探讨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但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士人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王令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