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九日游百门泉览□由殿院有诗刻石因用其韵书之并律诗奉呈 其二》

时间: 2024-12-29 03:51:34

眼看绿净思悠哉,绉縠圆珠串欲裁。

船稳恍如云外去,鸟飞惊自鉴中来。

浺瀜陂浸秦山碎,觱沸泉萦济水回。

何似此闲弄明月,月中长啸有高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看绿净思悠哉,
绉縠圆珠串欲裁。
船稳恍如云外去,
鸟飞惊自鉴中来。
浺瀜陂浸秦山碎,
觱沸泉萦济水回。
何似此闲弄明月,
月中长啸有高台。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绿水清澈,令人思绪悠远,
轻柔的绉纱与圆珠似要裁剪。
船稳如云游荡在天外,
鸟儿飞来飞去,惊起了水中的倒影。
水面浸润着秦山的碎影,
泉水萦绕,流淌在济水的回环里。
哪里比得上在这样悠闲的时光里玩弄明月,
月中长啸,仿佛有高台在等候。

注释:

  • 绉纱:一种轻薄的丝织物,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 圆珠:指形状圆润的珠子,可能用以装饰或比喻。
  • 恍如:似乎,仿佛的意思。
  • 浺瀜:地名,指水域的样子。
  • 觱沸泉:形容泉水的喷涌声。
  • 高台:象征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月”和“高台”都有着悠久的文化象征意义。明月常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怀与寄托,象征着清明与高洁;高台则可视为高尚的理想或追求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邦彦,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二月,正值春回大地,作者在游览百门泉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悠然,因而作诗以寄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百门泉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眼看绿净思悠哉”便传达出一幅清新明澈的自然图景,绿色的水面让诗人感受到一种悠然的惬意。接着,通过“船稳恍如云外去”来描绘船行的平稳,仿佛置身于云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诗中“鸟飞惊自鉴中来”则通过鸟儿的飞翔与水中倒影的互动,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激发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深思。

后半部分“浺瀜陂浸秦山碎”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水面与山影的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最后一句“何似此闲弄明月”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显示出对人生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生动,极具画面感,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看绿净思悠哉:眼前的绿水清澈,令人思绪悠远。
  2. 绉縠圆珠串欲裁:轻柔的绉纱与圆珠似要裁剪,暗示着轻盈的美感。
  3. 船稳恍如云外去:船行平稳,仿佛游荡在云端。
  4. 鸟飞惊自鉴中来:鸟儿飞来飞去,惊起了水中的倒影,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5. 浺瀜陂浸秦山碎:水面浸润着秦山的碎影,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6. 觱沸泉萦济水回:泉水萦绕,流淌在济水的回环里,表现出泉水的灵动。
  7. 何似此闲弄明月:在这样的时光中玩弄明月,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8. 月中长啸有高台:月中长啸,仿佛有高台在等候,为全诗增添了理想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船稳恍如云外去”,将船的平稳与云端的轻盈相比较,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鸟儿的飞翔似乎在与水中的倒影互动,赋予了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绿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明月:代表理想与梦想,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高台:象征追求的理想境地,激励人们向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看绿净思悠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悠闲
    • C. 急躁
  2. “船稳恍如云外去”中的“云外”比喻了什么?

    • A. 远方
    • B. 高远的理想
    • C. 自由的生活
  3.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梦想
    • B. 现实生活
    • C. 日常琐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此诗同样使用了“明月”意象,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权邦彦的诗则表现了对自然的享受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权邦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