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
作者: 刘敦元 〔清代〕
几年寒食在天涯,又向梁园滞岁华。
去日壶觞来日梦,二分尘土一分花。
中年多感心犹热,生计能谋愿已奢。
我有墓田归未得,春风吹泪迸窗纱。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的寒食节我身在远方,又一次在梁园停留度过春天。
往日的饮酒作乐和未来的美梦,都是两分尘土一分花。
进入中年多感慨,内心依旧热情,生活的谋生已显得奢侈。
我有祖先的墓地却未能回归,春风吹来让我泪水沾湿窗纱。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纪念介子推,禁烟火,吃冷食。
- 梁园:古代园林的名称,象征优雅的生活环境。
- 壶觞:古代盛酒器具。
- 尘土:象征世俗生活,易逝的时间。
- 墓田:指祖先的坟墓和其周围的土地。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亦可引发情感的涌动。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节日中禁火食冷,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敦元,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交织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过往的缅怀。
诗歌鉴赏
刘敦元的《清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节的情感与景象。全诗以“寒食”引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第一联描绘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感与对往日欢愉的追忆,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第二联则通过“壶觞”和“梦”的对比,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表现出一种离别与失落的情感。
第三联,诗人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但又觉生活的压力和奢望让人窒息。最末一联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乡与祖先的思念,同时春风的吹拂又激发了内心的泪水,体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情的温暖。
整首诗在清明节这个特定的节日中,融合了个人的感情与传统的文化习俗,既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年寒食在天涯:诗人多年未能在寒食节与故乡团聚,表达了孤独感。
- 又向梁园滞岁华:再次滞留在梁园,象征着生活的停滞与不前。
- 去日壶觞来日梦:对往昔狂饮的回忆与对未来美梦的期盼,形成鲜明对比。
- 二分尘土一分花:表明生活的琐碎与美好都被时间冲淡,感叹人生的短暂。
- 中年多感心犹热:尽管进入中年,内心依旧热情,但感慨生活的压力。
- 生计能谋愿已奢:生活的追求已显得奢侈,反映出对物质与精神的渴望与无奈。
- 我有墓田归未得:虽有祖坟,却未能回归,表达对故土的向往。
- 春风吹泪迸窗纱:春风的吹拂引发情感的涌动,泪水流出,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感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壶觞”和“梦”的对比,强化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 拟人:将春风赋予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个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浓郁的乡愁与中年人的生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思考。
- 梁园:代表理想生活的憧憬与现实的隔阂。
- 壶觞:象征欢愉与青春的饮酒作乐。
- 春风:象征生机与情感的抚慰,具有人情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几年寒食在天涯”中“寒食”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寒食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梁园”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的生活
-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 C) 现实的压迫
- D) 远方的亲人
-
诗人在“我有墓田归未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亲人的恨
答案
- C) 寒食节
-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 B)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刘敦元《清明》与杜甫《春望》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的回忆,但刘敦元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国家的动荡表达对家国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刘敦元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诗经与古代诗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