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筱丛生水拍堤,
辘轳声里竹鸡啼。
两三略彴斜阳晚,
二月春风花满溪。
白话文翻译
野外的竹笋丛生,水波拍打着堤岸,
辘轳声中传来竹鸡的啼鸣。
黄昏时分,几只小船在斜阳下漂浮,
二月的春风吹拂,溪水两旁花开满溢。
注释
- 筱:指细竹,常用于形容竹子丛生的景象。
- 辘轳:一种古老的水车,用于汲水,声响清脆。
- 斜阳:指夕阳,表现出夕阳西下的意境。
- 略彴:略微的漂浮,形容小船在水面的轻盈状态。
- 二月春风:二月是春季的开始,春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花满溪:溪水两旁开满了花,春意盎然。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景致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种描写与传统的山水诗相呼应,反映了诗人在清新自然环境中享受宁静生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敦元(约1643-约1710),字梦白,号渔山,清代诗人,生于明末,经历了社会动荡,后期仕途得志。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描绘乡村风光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虔州道中 其一》创作于诗人行旅途中,反映了他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表明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面。开头两句通过“野筱丛生水拍堤”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水波拍打堤岸的声音与辘轳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韵律感的氛围,既有生活的气息,又有自然的回响。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夕阳下的小船,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两三略彴”不仅描写了船只的状态,还暗示了诗人在这悠闲时光中的放松与惬意。“二月春风花满溪”则通过春风和花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主题,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命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通过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展现了一个极具诗意的田园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筱丛生水拍堤:描绘了自然中的竹子丛生与水波荡漾的景象,设定了诗的自然背景。
- 辘轳声里竹鸡啼:连接了自然与生活,辘轳声象征着农耕生活,竹鸡的啼鸣则增添了乡村的生动气息。
- 两三略彴斜阳晚:描写黄昏时小船在水面轻轻漂浮,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二月春风花满溪:强调了春天的温暖和生命力,富有希望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竹鸡啼”来比喻乡村的生机。
- 拟人:春风的描绘使其具有了温暖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乡村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土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筱: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原始的力量。
- 辘轳:代表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生活。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传达出春天的温暖。
- 斜阳:暗示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生物有哪些? A. 竹鸡
B. 花
C. 鱼
D. 蛙 -
“两三略彴”的意思是? A. 几只小船在水面漂浮
B. 许多小船在水中
C. 小船已经沉没
D. 船只不见了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繁华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A,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敦元的《虔州道中 其一》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和生活的细节,王维则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哲理思考。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的季节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