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时间: 2024-12-29 19:31:03

宵雨分凉客梦安,醒来差耐布衾单。

响沈钟梵孤怀寂,曙近书檠一穗寒。

狂兴那堪论贺监,清才未合老方干。

碧天云散尘氛净,倚剑何人把酒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雨分凉客梦安,醒来差耐布衾单。
响沈钟梵孤怀寂,曙近书檠一穗寒。
狂兴那堪论贺监,清才未合老方干。
碧天云散尘氛净,倚剑何人把酒看。

白话文翻译:

夜雨带来一丝凉意,梦中客人安然入睡;
醒来时却觉得被子太单薄,难以忍受寒意。
钟声沉沉,梵音响起,心中孤寂无比;
晨曦渐近,书案上只剩一抹寒光。
狂欢的兴致难以谈论贺监,
清雅的才情又怎能忍受老朽的困扰?
碧蓝的天空,云彩散去,尘埃也净化了;
倚剑而立,谁人与我共饮这美酒?

注释:

  • 宵雨:夜间的雨。
  • 分凉:带来凉意。
  • 客梦:旅客的梦,暗示诗人或客人身在异乡。
  • 布衾:用布制成的被子,形容简陋。
  • 响沈钟梵:钟声和梵音的声音沉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曙近:黎明将近。
  • 书檠:书桌。
  • 一穗寒:指桌上的一抹寒光,传达出清冷的感觉。
  • 狂兴:狂欢的兴致。
  • 贺监:指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 清才:清雅的才情。
  • 老方干:指年老而干枯的人。
  • 碧天云散:形容天空清澈,云彩散去。
  • 尘氛净:尘埃消散,空气清新。
  • 倚剑:倚靠在剑上,表示一种自在的姿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敦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清新、抒情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雨后,反映了诗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思考。诗人在夜雨中沉睡,醒来后感到一丝凉意,表达了对寂寞的感受与对清晨的期待。

诗歌鉴赏:

《雨后》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晨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开篇以“宵雨分凉”引入,诗人在雨中入梦,夜雨带来的凉意使人感到安然,但醒来后却又被单薄的被子所困扰,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对寒冷的感知。接着,诗人通过“响沈钟梵”描绘了钟声与梵音的共同作用,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孤寂的氛围。

诗中“狂兴那堪论贺监,清才未合老方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贺知章的狂欢与清才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清新才情的向往。最后以“碧天云散尘氛净”收尾,展现出雨后清新的天空与心境,诗人倚剑而立,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与孤寂中思索人生的复杂情绪,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敏感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宵雨分凉客梦安:夜雨带来的凉意让客人梦中安然入睡,暗示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自然的影响。
  • 醒来差耐布衾单:醒来后,感到被子太单薄,无法忍受寒意,表现出对温暖的渴望。
  • 响沈钟梵孤怀寂:钟声沉重,梵音悠远,心中感到无比孤寂,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曙近书檠一穗寒:晨曦将近,书桌上只剩下微弱的寒光,描绘出清晨的静谧氛围。
  • 狂兴那堪论贺监:提到贺知章的狂欢,表达了诗人对兴致的无奈与失落。
  • 清才未合老方干:抒发对清新才情的向往,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碧天云散尘氛净:描绘雨后清新空气与晴朗天空的美好,展现自然的力量。
  • 倚剑何人把酒看:最后以倚剑的姿态,思考谁能与自己共饮,表现出孤独感与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响沈钟梵”,钟声与梵音的结合,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 对仗:如“宵雨分凉”与“醒来差耐”,营造出对比的效果,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寂与期待,通过夜雨后的宁静与清晨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友情的渴望。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象征孤独与思考,带来凉意。
  • 晨曦:象征希望与新生,预示新的一天。
  • 钟声与梵音: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 :象征英气与孤独,表现出诗人的气质与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宵雨”指的是: A. 白天的雨
    B. 夜间的雨
    C. 春天的雨
    D. 夏天的雨

  2. 诗人醒来后感觉到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幸福
    D. 快乐

  3. “碧天云散尘氛净”中,描绘的是: A. 雨后的清新
    B. 烈日炎炎
    C. 风雪交加
    D. 夜色朦胧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刘敦元《雨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前者更注重孤寂与思考,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刘敦元的《雨后》进行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