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其二十五》

时间: 2025-01-01 14:43:36

夏后乘云舆,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

凤凰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后乘云舆,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
凤凰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白话文翻译:

夏朝的帝王乘坐着云舆,夸父则化为邓林。
生死存亡随着时光变化,日月也有浮沉。
凤凰在空中鸣叫,伶伦奏响乐音。
王子喜欢吹奏箫管,世代相传追寻美妙的音律。
谁说无法相见?青鸟明白我的心意。

注释:

  • 夏后:指夏朝的帝王。
  • 云舆:指乘云而行的车,象征高贵和神圣。
  • 夸父:传说中的人物,因追日而死,后化为邓林。
  • 存亡:生存和死亡。
  • 变化:指时光变迁,世事无常。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美好。
  • 伶伦:古代乐器的制造者,代表音乐的美妙。
  • 王子:指贵族或王室子弟。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象征传递心意和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籍(210-263),字嗣宗,魏晋时期的诗人、思想家,以其才华和个性著称,曾与嵇康等人共称“竹林七贤”。阮籍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展现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创作背景:

《咏怀 其二十五》创作于阮籍的晚年,正值三国时期的动荡,社会动乱加深了他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阮籍的《咏怀 其二十五》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开头通过对夏后和夸父的描绘,表现了古代帝王的伟大与追求光明的勇敢。然而,随之而来的“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则提醒人们,尽管曾经辉煌的历史终将逝去,时间的流逝带来了无尽的变迁和不确定性。诗中提到“凤凰鸣参差,伶伦发其音”,将音乐与美好景象结合,体现了阮籍对艺术的赞美,强调了音乐的永恒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最后,“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心灵沟通的渴望。青鸟的象征意义在于它能传递心声,显示了阮籍对真情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在历史与理想之间游走,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热切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夏后乘云舆:表明夏朝的帝王乘坐云车,象征着权力与尊贵。
  2. 夸父为邓林:夸父追日的神话,反映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 存亡从变化:生与死皆随时间与环境而改变。
  4. 日月有浮沉:日月的变化象征着人生无常。
  5. 凤凰鸣参差:凤凰的鸣叫声不一,象征着不同的命运与美好。
  6. 伶伦发其音:伶伦是古代乐器的象征,代表音乐的和谐。
  7. 王子好箫管:王子对音乐的热爱,体现了对文化的追求。
  8. 世世相追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代代相传。
  9. 谁言不可见:反驳世人的怀疑,表达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10. 青鸟明我心:青鸟象征着传递心意,表达了内心的渴望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夸父为邓林”,比喻追求理想的执着。
  • 拟人:如“凤凰鸣参差”,赋予凤凰以声音的特征。
  • 对仗:如“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与理想、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过往荣光的追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既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舆:象征高贵与神圣。
  • 夸父:追求理想,虽奋力追逐却难以实现。
  • 凤凰:吉祥与美好的象征。
  • 青鸟:传递心意,象征理想与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夸父为邓林”意指什么? A. 夸父成为森林
    B. 夸父追逐太阳的精神
    C. 夸父的悲惨结局

  2. “凤凰鸣参差”中的“鸣”指的是什么? A. 飞翔
    B. 吼叫
    C. 唱歌

  3. 诗中的“青鸟”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理想与愿望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和思乡的情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阮籍的《咏怀 其二十五》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阮籍更为沉思,李白则更显豪放。阮籍通过历史与音乐展现内心的追求,而李白则通过酒与友情传达对生活的热情。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研究》
  • 《阮籍与竹林七贤》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