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白话文翻译:
我夸口谈论时感到愤懑不已,心情懒散而烦闷。
向西北登上不周山,向东南眺望邓林。
广袤的原野覆盖了整个九州,高耸的山峦抵抗着高耸的峰峦。
一餐饭的时间仿佛可以度过万世,千年的岁月如同浮沉。
谁说玉石是一样的?我不禁流下眼泪。
注释:
字词注释:
- 夸谈:夸夸其谈,言辞夸张。
- 快愤懑:心中愤懑,情绪激动。
- 不周:指不周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邓林:指邓州的山林,是南方的名胜。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广阔的土地。
- 浮沈: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典故解析:
- 不周山:传说中的五岳之一,象征着高远与坚固。
- 邓林:古代文人常提及的名胜,代表着文人理想的栖息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擅长诗歌与散文。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提倡清谈,反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文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逐渐成为诗歌的主题。阮籍的《咏怀》系列诗歌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弊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阮籍内心的愤懑与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开头两句“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显示出对生活的不满与对现实的反思。接下来的“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则通过地理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象征着他对自由与归属感的追求。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中,作者用广阔的自然景观来反衬人类的渺小和无力,表达了对历史长河和人世无常的思考。最后两句“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沉”更是将个人的短暂与历史的悠久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惋惜及无奈的泪水,深具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反映了阮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既有对现实的愤懑,也有对理想的渴望,展现了魏晋风度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夸谈快愤懑:诗人表达自己口中虽言辞夸张,但内心却充满愤懑。
- 情慵发烦心:情感懒散,导致心中烦闷。
- 西北登不周: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向往理想的场景。
- 东南望邓林:同样是对美好景象的向往,象征着归属感。
- 旷野弥九州:展示了广袤的土地,暗示着历史的深远。
- 崇山抗高岑:自然的伟岸与人类的脆弱形成对比。
- 一餐度万世:人生短暂,转瞬即逝。
- 千岁再浮沈:人生如浮沉,感慨万千。
- 谁云玉石同:对比人心与物质,流露出深刻的情感。
- 泪下不可禁:感情真挚,泪水无法自抑。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石同”来比喻人心的高贵与世俗物质的贬低。
- 对仗:如“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展示了诗人在空间上的对比与情感上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阮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在愤懑与无奈中的情感挣扎,同时也反映出对理想与归属的渴望。诗中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强调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不周山:象征理想与高远,代表诗人向往的境界。
- 邓林:代表着人们渴望的安宁与归属。
- 九州:象征广阔的国家与历史的深远,反映出个体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北”指的是哪个山?
- A. 泰山
- B. 不周山
- C. 华山
-
诗歌的作者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 A. 唐朝
- B. 魏晋
- C. 隋朝
-
在诗中,诗人用什么来比喻人心与物质的不同?
- A. 金银
- B. 玉石
- C. 珠宝
答案:
- B. 不周山
- B. 魏晋
- B. 玉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阮籍的《咏怀 其三十六》与陶渊明的《饮酒》有相似的主题,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阮籍的诗歌更为激烈,情感深沉;而陶渊明则更为淡泊、从容,展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两者的对比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南北朝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阮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