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其二十六》

时间: 2025-01-17 10:13:55

鸴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

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

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鸴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白话文翻译:

鸴鸠在桑榆间飞舞,海边的鸟儿在蓝天上翱翔。难道它们不懂得宏伟的天地吗?可是它们的羽翼却不适合飞得太高。扶摇直上又怎么可能呢?不如栖息在树枝上来得实在。在蓬草和艾蒿之间栖息,或者在园圃的篱笆上游玩。只要你满足于此,就可以有我伴随你。

注释:

  • 鸴鸠: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
  • 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常用来代表乡村或田园生活。
  • 海鸟:指在海边活动的鸟,象征自由与广阔。
  • 宏大:指宏伟、壮观。
  • 扶摇:形容风力很大,能使鸟儿高飞的样子。
  • 蓬艾:蓬草和艾蒿,指杂草丛生之地。
  • 园圃:指花园或菜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思想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是“竹林七贤”之一,提倡清谈,追求个人自由与精神解放。阮籍的诗风常常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咏怀》系列诗作是阮籍在经历政治动荡和个人失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对自由与归宿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诗歌鉴赏:

阮籍的《咏怀 其二十六》通过对比不同鸟类的飞行方式,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鸴鸠与海鸟,前者象征着安定与温暖的生活,后者则代表着无拘无束的自由。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思考:虽然鸟类拥有飞翔的能力,但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广阔的天空。这里隐喻了人类在追求理想时,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局限性。

“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与其追求高不可攀的理想,不如安于现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强调了内心的满足与平和。最后一句“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则传达了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强调了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鸟类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鸴鸠飞桑榆:描绘鸴鸠在乡间飞翔,象征着安定和温暖的生活。
  2. 海鸟运天池:海鸟在天空中翱翔,代表自由和广阔的理想。
  3. 岂不识宏大:是否不懂得大自然的壮丽?
  4. 羽翼不相宜:但是它们的翅膀并不适合飞得太高。
  5. 扶摇安可翔:即使是强风,又何能使它们高飞呢?
  6. 不若栖树枝:不如在树枝上安静栖息。
  7. 下集蓬艾间:在杂草和艾蒿之间聚集。
  8. 上游园圃篱:或者在花园的篱笆上游玩。
  9. 但尔亦自足:只要你能自我满足。
  10. 用子为追随:我则愿意陪伴在你身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类的飞行比作人生追求,蕴含哲理。
  • 对仗:如“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对比两种生活态度。
  • 拟人:赋予鸟类思考能力,增强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通过鸟类飞行的比喻,表现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追求的反思,强调内心的满足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

意象分析:

  • 鸴鸠:象征着安定、温暖的生活。
  • 海鸟: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的理想。
  • 扶摇:象征追求高远理想的渴望。
  • 树枝、蓬艾:象征安稳与归属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鸴鸠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安定
    C. 理想

  2. 诗中提到的“扶摇”是什么意思? A. 飞翔
    B. 归宿
    C. 高风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理想
    B. 自我满足
    C. 对比生活方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阮籍与陶渊明:阮籍的诗更多表达对自由理想的追求,而陶渊明则偏向安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阮籍集》
  • 《魏晋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