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其三十五》
时间: 2025-01-01 15:1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惆怅,因忧伤而使志向受阻,常常感到惊慌。虽然想要逍遥自在,但美好的时光却转瞬即逝。窗外蟋蟀鸣叫,庭院里蝼蛄也在歌唱。我的心意尚未被人理解,谁能知道我内心的情感?我愿化作空中小鸟,在千里之外哀鸣。三芝延瀛洲,遥远的旅行或许能够带来长生的希望。
注释:
- 殷忧:深重的忧虑。
- 志结:志向受到压抑或阻碍。
- 怵愓:心中感到慌乱和恐惧。
- 逍遥:自在、轻松。
- 朱华:美好时光,这里指的是夕阳。
- 蟋蟀:一种昆虫,夏天常鸣叫。
- 蝼蛄:一种地下虫,常在庭院中鸣叫。
- 心肠:心意、感情。
- 云间鸟:比喻自由自在的状态。
- 三芝延瀛洲:传说中的长生之地,象征着追求长生和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号称“阮郎”。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风流倜傥和不拘一格著称,代表了魏晋风度的典型。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他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此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表达了在困苦中渴望自由与长生的情感。
诗歌鉴赏:
《咏怀 其三十五》是阮籍表露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中充满了对生命、时间无常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用简练的语言道出内心的忧虑与恐惧,反映了他因时代动荡而感到的无奈与绝望。接着,诗人以“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寓意着逝去的美好时光,仿佛在告诫人们珍惜眼前。之后“蟋蟀在户牖,蝼蛄鸣中庭”描写了庭院中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一句则是对自身情感的深切反思,表达了他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最后两句“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与“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更是展示了他对自由与长生的向往,象征着逃离现实的愿望。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深刻展现了阮籍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殷忧令志结:深重的忧虑使得我的志向被束缚。
- 怵愓常若惊:内心常感到惊慌和恐惧。
- 逍遥未终晏:渴望的自在生活尚未实现。
- 朱华忽西倾: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夕阳西沉。
- 蟋蟀在户牖:窗外蟋蟀的鸣叫,象征着孤独。
- 蝼蛄鸣中庭:庭院中蝼蛄的叫声,反映自然的宁静。
- 心肠未相好:我的心意未被他人理解。
- 谁云亮我情:谁能了解我内心的情感呢?
- 愿为云间鸟:我愿意化作空中的鸟儿。
- 千里一哀鸣:在千里之外发出一声哀鸣。
- 三芝延瀛洲:渴望到达传说中的长生之地。
- 远游可长生:希望远行能带来长生的可能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虑比作束缚,将心意比作鸟儿,表达渴望自由的心情。
- 拟人:蟋蟀和蝼蛄的鸣叫赋予了生命,象征着自然的呼唤。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中内心的忧虑、对自由与长生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阮籍内心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忧虑: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困惑。
- 蟋蟀与蝼蛄:代表孤独与自然的宁静。
- 云间鸟:象征自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三芝延瀛洲:代表追求长生与理想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殷忧令志结”中的“殷忧”指的是什么?
- A. 深重的忧虑
- B. 轻松的心情
- C. 美好的愿望
-
诗中提到的“朱华忽西倾”是指?
- A. 夕阳西下
- B. 月亮升起
- C. 星星闪烁
-
诗人想化作什么?
- A. 一只鱼
- B. 一只云间鸟
- C. 一只蝴蝶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写孤独与思乡,展现了相似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阮籍的作品在对自由与自然的描绘上有共同之处,但前者更多强调旅途的美丽与希望,而阮籍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忧虑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阮籍诗文集》
- 《魏晋风度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