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豫章有奇气,铿然两青萍。
埋光久未识,神焰凌太清。
二子廊庙姿,肯负丘壑情。
会当束冠裳,未可终岩坰。
白话文翻译:
在豫章这片土地上,有着奇特的气息,像那铿锵的青萍在水中摇曳。
我埋藏的光辉久未被识别,心中的神采却高高凌驾于清澈的天空之上。
这二位年轻人的风采,怎能辜负这片山川的情怀。
总有一天,我会披上华丽的衣裳,走出这深邃的山岩。
注释:
- 豫章:指的是豫章山,位于江西省,是风景名胜区。
- 铿然:形容声音洪亮,清脆悦耳。
- 青萍:指水中生长的青色浮萍。
- 埋光:隐喻才能未被外界识别,埋没光辉。
- 凌太清:意指心中的理想或精神境界高远。
- 二子:可能指作者的友人或年轻的才俊。
- 廊庙:指古代的庙宇、学堂等,象征文化传承。
- 丘壑:形容山川风光。
- 束冠裳:指的是正式的衣服,意味着要参加某种重要场合。
- 岩坰:指岩石和山川,象征艰难险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 11 世纪-约 13 世纪),字仲华,号紫芝,宋代诗人,生于江西,主要以诗歌和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是当时文人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周紫芝与友人詹伯尹交往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友人及其志向的赞美,以及对自身才华未被重视的感慨。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豫章为背景,通过对青萍、神焰、丘壑等意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开头的“豫章有奇气,铿然两青萍”,通过声韵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清新和活力的感觉,青萍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代表着诗人的生机与希望。
接着,诗人感叹自己的才能被埋没,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无奈。诗中“神焰凌太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光辉与追求,尽管外界不识,但内心的追求依然高远。后两句则回归对友人的赞美,表达出对友人风采的钦佩,以及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豫章有奇气:开篇即点明地点,表现出对豫章的赞美,奇气暗示着生机与灵气。
- 铿然两青萍:用青萍的生动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活力和希望。
- 埋光久未识:表达了自己才能未被外人所识的失落感。
- 神焰凌太清:展现出内心的光辉与理想的高远,尽管外在环境不佳。
- 二子廊庙姿:赞美友人的风采与气度,展示了对友人的认可与期待。
- 肯负丘壑情:强调不辜负大自然的情谊,呼应了诗的主题。
- 会当束冠裳: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预示着希望与努力。
- 未可终岩坰:暗示着人生的艰难与不易,呼应了之前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青萍比喻生机,神焰比喻理想。
- 对仗:如“埋光久未识,神焰凌太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自然景色象征着个人理想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欣赏,体现出一种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意象分析:
- 豫章:象征着自然之美与文化底蕴。
- 青萍: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青春的希望。
- 神焰:象征着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丘壑: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豫章”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南
- B. 江西
- C. 浙江
-
“埋光久未识”意思是?
- A. 才能被重视
- B. 才能被埋没
- C. 才能被遗忘
-
诗中的“神焰”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内心理想
-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江西
- B. 才能被埋没
- B. 内心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周紫芝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纵情,而周紫芝则带有更多的思索与内省。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周紫芝诗文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