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春色 会同水西二峰特立,曰蜡烛寨,为更名双髻,词以命之》
时间: 2024-12-31 08:5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拱揖五华,照影同川,镜中翠鬟。
倩月蟾梳就,流苏宝髻,黛蠃点出,菩萨双鬘。
悄立亭亭风雾里,似骖凤飘摇秦女仙。
新霁后,对花明柳媚,凝睐嫣然。
婵娟。窈冥洞天。
想披云帝所,霞翍星钿。
更带荔牵萝,宜颦宜笑,晨膏夕沐,和雨和烟。
洛水凌波罗袜冷,定微步春风锵佩环。
吹缥缈,寄遥情万叠,白石青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五华山的美景,像镜子一样映照出翠绿色的女子头饰。皎洁的月亮下,女子如同被月光梳理的头发,流苏的发髻,黛色的妆容,犹如菩萨的双鬟。她在风雾中悄然伫立,仿佛是一位飘摇如凤的仙女。新雨过后,花明柳媚,娇艳的容颜引人凝视。
那婵娟的女子,似乎在洞天之中,想象着披上云帝的衣袍,霞光和星光装点着她的头发。她更是带着荔枝藤蔓,既可微笑又可皱眉,晨光和晚霞滋润着她,和着雨雾轻烟。
洛水边,轻盈的罗袜在水中显得格外寒冷,轻巧的步伐在春风中,佩环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这缥缈的景象中,寄托着遥远情思,犹如白石青莲,浮现出无尽的情感。
注释:
- 拱揖:古代行礼的一种方式,表示恭敬。
- 五华:五华山,山名。
- 翠鬟:翠绿色的发饰。
- 倩月:美丽的月亮。
- 菩萨:佛教中的神灵,象征美好与慈悲。
- 亭亭:形容女子的身姿修长。
- 骖凤:传说中的仙鸟,象征高雅。
- 婵娟:形容女子美丽的姿态。
- 洞天: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隐喻仙境。
- 霞翍星钿:形容华美的装饰,霞光与星光交相辉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其诗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女性美,常以柔美的笔触表现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春色的热爱与对美好女性形象的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与女性美的崇尚。
诗歌鉴赏:
这首《洞庭春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春天美景,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诗人在开篇通过“拱揖五华”引入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五华山的美景与女子的装扮相映成趣,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这位女子的优雅而欢呼。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将女子与月亮、流苏、黛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气质。诗中“悄立亭亭风雾里”一句,更是将女子的姿态与周围环境融合,带来了一种飘渺的仙气,仿佛她是风中的精灵。
新霁后的春景,“对花明柳媚”更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愉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人物的优雅,展现了诗人在情感与审美上的双重追求。结尾的“寄遥情万叠,白石青莲”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思,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拱揖五华:以礼相迎,描绘山水之美。
- 照影同川:自然与人相互映照,形成和谐美。
- 镜中翠鬟:诗人将女子的美与自然的景色结合,突出美感。
- 倩月蟾梳就:引入月亮,营造浪漫氛围。
- 流苏宝髻:强调女子的华美与尊贵。
- 黛蠃点出:用细腻的妆容描绘出女子的神韵。
- 菩萨双鬘:象征着女子的神圣与美好。
- 悄立亭亭风雾里:女子的形象在自然环境中显得更加灵动。
- 似骖凤飘摇秦女仙:将女子比作仙女,提升了其形象的层次。
- 新霁后,对花明柳媚:描述春天的美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凝睐嫣然:情感的细腻,展现出女子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骖凤飘摇”,将女子比作仙女,增添了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女性之美,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反映出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华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融合。
- 月亮:象征着柔美与浪漫。
- 流苏:代表华贵与典雅。
- 菩萨:象征神圣与美好。
- 洞天:隐喻理想与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倩月蟾”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皎洁的月亮
C. 浪漫的夜晚 -
“悄立亭亭风雾里”所描绘的意象是: A. 风的柔和
B. 女子的优雅
C. 自然的宁静 -
“白石青莲”象征着: A. 清新自然
B. 美好的情感
C. 人生的哲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天的水景与月色的交融,情感与自然同样交织。
- 《望庐山瀑布》则通过壮阔的山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两首诗都有着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在意象的处理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周岸登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