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俞陛云
翠深红浅。春在阑前见。
冉冉春归随梦远。只记梦痕一点。
鱼书待寄江头。萦洄多少閒愁。
乾了半池残墨,摊笺欲写还休。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景色色彩深浅相间,在阑珊处可以见到春天的气息。春天悄悄归来,随梦远去,只记得梦中痕迹的一点。鱼书还在等待寄往江边,心中萦绕着多少闲愁。半池残墨已经干了,摊开纸张想要写些什么,却又停下了笔。
注释:
- 翠深红浅:形容春天的花色,翠绿的深色和红色的浅色相映成趣。
- 春在阑前见:春天的气息在窗前显现。
- 冉冉:慢慢地、轻轻地。
- 鱼书:古代用鱼的形象寄信,指书信。
- 萦洄:缠绕、回旋。
- 闲愁:无所事事而产生的忧愁。
- 干了半池残墨:指写字时剩下的墨,形象地表现出创作的无奈。
- 摊笺欲写还休:摊开纸张想要写,但又停下来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陛云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词人,生活在清朝中期,擅长词和诗,作品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其词风清新、婉约,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开篇以“翠深红浅”勾勒出春天的色彩,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接着,“春在阑前见”意在强调春天的来临,仿佛一切都在慢慢复苏,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中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情感。
而“冉冉春归随梦远”,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春天的逝去如同梦境一般,转瞬即逝。接下来的“只记梦痕一点”则表明了诗人对梦境的怀念与追思,似乎在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
“鱼书待寄江头”一语,充满了思念与牵挂,寄信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期待与无奈,似乎在期待与远方人的沟通,心中萦绕着“多少闲愁”。最后的“乾了半池残墨,摊笺欲写还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奈,尽管想要写下心中的感受,却又无法动笔,这种矛盾的情绪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惆怅,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深红浅:描绘春天的色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 春在阑前见:春天的气息逐渐进入视野,暗示时间的流逝。
- 冉冉春归随梦远:春天的归去如梦般缥缈,强调了人生的无常。
- 只记梦痕一点:留下一点梦中的痕迹,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缅怀。
- 鱼书待寄江头:表达思念与牵挂,暗示与他人的隔阂。
- 萦洄多少闲愁:心中充满了无处发泄的愁绪。
- 乾了半池残墨:无奈地面对创作的停滞,象征着灵感的枯竭。
- 摊笺欲写还休:想要表达,却又无从下笔,表现了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喻为梦,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生命,似乎能够感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翠深红浅”,使得全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愁绪展开,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
- 梦: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鱼书:寄托思念与期待。
- 墨:象征创作与表达。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平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俞陛云
- C. 杜甫
- D. 秦观
-
“冉冉春归随梦远”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 A. 快速
- B. 缓慢
- C. 突然
- D. 稳定
-
诗中提到的“鱼书”是指什么?
- A. 鱼的书籍
- B. 用鱼寄信
- C. 书信的一种
- D. 鱼的信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 李清照
- 《临江仙》 - 柳永
诗词对比:
- 《清平乐》与《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深邃,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意象,后者则偏向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俞陛云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清平乐》这首词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