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云阳道中》

时间: 2024-09-19 20:41:56

岸草黏天明还绿,小桃袅袅红浮。

一篙春涨上芳洲。

橛头船护鸭,丸髻笛呼牛。

好鸟唤晴云影破,随风似叶孤舟。

深闺此际想含愁。

花明残雨砌,人倚夕阳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草黏天明还绿,小桃袅袅红浮。
一篙春涨上芳洲。
橛头船护鸭,丸髻笛呼牛。
好鸟唤晴云影破,随风似叶孤舟。
深闺此际想含愁。
花明残雨砌,人倚夕阳楼。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青草在晨曦中依旧绿意盎然,小桃花轻轻摇曳,宛如红色的浮萍。
一根篙撑起,春水已涨到芳香的洲滩。
船头停靠着一只只鸭子,船上有人用笛声呼唤着牛。
欢快的鸟儿在呼唤着晴空,云影被它们撕破,随风而行的小舟如同孤叶漂浮。
此时在深闺中我不禁想起了愁苦。
花明月雨,残留在石阶上,人倚着夕阳的楼台。

注释:

  • :粘附,形容青草与天光相互映衬。
  • 袅袅:形容轻柔的样子。
  • 芳洲:指芳香的洲滩。
  • 橛头:船头,指小船的前部。
  • 丸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髻。
  • :呼唤,叫唤。
  • 深闺:指女子的内室或深藏不露的地方。
  • 夕阳楼:面朝夕阳的楼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祗谟(1644-1715),清代诗人,字懋亭,号静庵,江西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云阳道中,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诗人心中的思绪,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感慨的敏感。清代社会动荡,诗人在游历中也许感受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与愁思。

诗歌鉴赏:

《临江仙 云阳道中》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词作。诗的开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岸边草木的生机与小桃花的娇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心境。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水面,描写了春水上涨的情景,船上的鸭子和笛声中的牛,生动地刻画了生活的气息。此时,诗人感受到的自由与闲适,似乎被随风而行的小舟所象征。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内心的愁苦,特别是"深闺此际想含愁"一句,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孤独。

整首诗在描绘美丽自然的同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意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邹祗谟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草黏天明还绿:描写清晨阳光照射下,岸边的青草依旧生机勃勃。
  2. 小桃袅袅红浮:小桃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浮动的红色小舟。
  3. 一篙春涨上芳洲:用一根篙撑船,春水上涨,涌向芳香的洲滩。
  4. 橛头船护鸭,丸髻笛呼牛:船头停靠着鸭子,船上有人用笛声呼唤牛。
  5. 好鸟唤晴云影破:愉快的鸟儿在呼唤着晴天,云影被它们撕破。
  6. 随风似叶孤舟:小舟随风漂流,仿佛一片孤独的叶子。
  7. 深闺此际想含愁:此时在内室中我不禁思绪万千,感到忧愁。
  8. 花明残雨砌,人倚夕阳楼:花朵在雨后显得愈发明媚,人在夕阳下楼台独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舟比作孤叶,表现孤独感。
  • 拟人:鸟儿被赋予了呼唤的动作,使自然生动起来。
  • 对仗:如“岸草黏天明还绿,小桃袅袅红浮”,工整雅致。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展现出一种既宁静又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小桃:代表爱情与温柔。
  • 春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孤舟:代表孤独的心境与漂泊的生活。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草黏天明还绿”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夕阳西下
    B. 清晨生机
    C. 夜色朦胧
    答案:B

  2. “随风似叶孤舟”中的“孤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旅途的紧迫感与壮丽的山水。
  • 《春望》:则通过春天的景色,表现出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