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八月九日早至南山庵》
时间: 2025-01-19 19:5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八月九日早至南山庵
沙口系兰桡。初退溪潮。石成山路树成桥。
又见一番新稻熟,犹未趋朝。
野寺晚钟敲。声到书巢。
此身何日伴渔樵。少答君恩寻旧隐,细和山谣。
白话文翻译:
在沙口边系上了小船,刚刚退去的溪水潮汐,石头形成的山路和树木搭成的桥梁。
又看到一片新稻已经成熟,却还未赶去报晓。
山野中的寺庙敲响了晚钟,钟声传到书房的巢穴。
我这身在何时能伴随渔夫和樵夫,稍微回报您的恩情,寻觅旧日的隐居生活,轻声和着山间的歌谣。
注释:
- 沙口:水流入海口的地方,形容环境。
- 兰桡:兰花般的船只,形容小船轻巧。
- 溪潮:溪水的潮汐,指水位的变化。
- 渔樵:指捕鱼和砍柴的人,象征隐逸生活。
- 晚钟:寺庙晚上敲响的钟声,常用来表示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涉及特别显赫的典故,但提到的“渔樵”生活符号象征了古时隐士的生活,强调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敏政,明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自然而受到赞誉。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南山庵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背景中透露出明代士人的心态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开头以“沙口系兰桡”引入,描绘了船只停靠的景象,接着通过“初退溪潮”描写溪水的变化,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接下来的“石成山路树成桥”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新稻熟”,不仅仅是对丰收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而“野寺晚钟敲”则引入了时间的概念,钟声传入书房,让人反思生活的意义与追求。最后两句“此身何日伴渔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恩情的回报,情感真挚深沉,兼具人文关怀与自然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沙口系兰桡:描绘了安静的水边,船只停靠的画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初退溪潮:溪水刚刚退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石成山路树成桥: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
- 又见一番新稻熟,犹未趋朝:描绘出丰收的喜悦,却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
- 野寺晚钟敲:引入时光的流逝,钟声不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 此身何日伴渔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少答君恩寻旧隐,细和山谣:结束时的情感升华,带有对往昔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桥、船,形象生动。
- 对仗:如“渔樵”对“君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围绕自然与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恩情的感激,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沙口: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溪潮: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晚钟:时间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生活的每一刻。
- 渔樵:隐逸生活的象征,表达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沙口系兰桡”中的“兰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小船
C. 一种鱼
D. 一种树 -
诗中的“新稻熟”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喜悦与期待
C. 哀伤
D. 疲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夜思》与程敏政的《浪淘沙》: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思乡之情,而程敏政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安宁的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明代诗人程敏政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