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泊舟之罘,烟水合沓,甚有远思。赋示王伯谐、柴予平》
时间: 2025-01-17 10:1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阔暮潮寒。画角初残。天涯光景一凭阑。衰柳昏鸦斜日里,满目江山。风紧客衣单。秋思阑珊。北来鸿雁指君看。烟水荒荒天四合,何处长安。
白话文翻译:
河岸宽广,傍晚潮水寒冷。画角初步消散,天边的景色我倚着栏杆欣赏。衰败的柳树与昏鸦在斜阳下,满眼都是江山的萧条。风紧得让人衣衫单薄,思乡之情在秋意中愈加浓烈。北来的鸿雁指向你所在的地方。烟雾弥漫,四周的天际合拢,长安究竟在何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阔:河岸宽广。
- 暮潮寒:傍晚的潮水寒冷。
- 画角:古代乐器,常用于悲凉的气氛。
- 凭阑:靠在栏杆上。
- 衰柳昏鸦:衰败的柳树和昏暗的乌鸦,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秋思阑珊:秋天的思绪缥缈、稀薄。
- 北来鸿雁:指从北方飞来的鸿雁,常象征思乡之情。
- 烟水荒荒:烟雾弥漫,四周的景色显得荒凉。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故乡和归属。
典故解析:
- 鸿雁:古代诗词中常以鸿雁象征思乡,借用其北飞的特点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
- 长安:作为古都,长安在诗中代表着理想的归宿和家乡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舟泊之罘之际,诗人面临秋天的凋零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横向的自然景象与纵深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开头描绘了宽广的河岸与寒冷的潮水,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随着画角的初残,诗人目光投向天边,眼前的景象似乎是一幅美丽但又萧条的画卷。柳树的衰败与昏鸦的哀鸣,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迁,更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秋思的阑珊加剧了这种情绪,孤独的游子在风中瑟瑟发抖,衣衫单薄,似乎无法抵挡内心的寒意。北来的鸿雁成了联系故乡的信使,但它们的指向却让诗人更加迷茫,烟水弥漫的景象使得归路更加遥不可及,长安的所在似乎变得无从寻觅。全诗在抒情与景物的交融中,传达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阔暮潮寒:开篇描绘河岸的宽广与潮水的寒冷,设置了一个孤独的背景。
- 画角初残:乐器的声音渐渐消逝,暗示情绪的低沉。
- 天涯光景一凭阑:诗人依靠栏杆,遥望天边,感受远方的景色。
- 衰柳昏鸦斜日里:描绘了一幅秋意渐浓的凄凉画面。
- 满目江山:眼前的美景却是满目萧条,增加了孤寂感。
- 风紧客衣单:突显在秋风中的身世孤独,衣衫单薄的无奈。
- 秋思阑珊:秋天的思绪使人感到无比惆怅。
- 北来鸿雁指君看:借鸿雁传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烟水荒荒天四合:烟雾弥漫,环境的荒凉与内心的迷茫相呼应。
- 何处长安:结尾反问长安何在,情感更加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北来鸿雁”象征思乡之情。
- 拟人:如“画角初残”,赋予乐器以情感。
- 对仗:如“岸阔暮潮寒”与“风紧客衣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游子的孤独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在秋天的冷寂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与迷茫,反映了人们在变化的时节中对生命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岸:代表开阔与寂寞。
- 画角:象征音乐与情感的消逝。
- 衰柳昏鸦:代表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 鸿雁:象征思乡与归属。
- 烟水:象征迷茫与无尽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岸阔暮潮寒”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海洋
- B. 寂静的河岸
- C. 繁忙的城市
- D. 开阔的草原
-
“北来鸿雁指君看”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思乡
- C. 友谊
- D. 财富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迷惘与孤独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共同探讨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多表现的是夜晚的宁静与思念,而《浪淘沙》则通过秋天的景象展现孤独与迷茫。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情感表达更加直接,而本诗则采用了更丰富的自然意象来传达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