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花朝前夕作》

时间: 2025-01-17 09:50:17

帘外雨潇潇。

滴翠春宵。

峭寒微逗一枝箫。

掩却碧屏山几曲,灯影红消。

梦断更无聊。

泪湿轻绡。

听残更漏夜迢迢。

明日落英知几许,误了花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花朝前夕作
作者: 陈家庆

帘外雨潇潇。滴翠春宵。
峭寒微逗一枝箫。
掩却碧屏山几曲,灯影红消。
梦断更无聊。泪湿轻绡。
听残更漏夜迢迢。
明日落英知几许,误了花朝。


白话文翻译:

窗帘外面细雨潺潺,春夜如翠,
微寒轻轻吹动着一枝箫声。
掩住那碧屏山的几曲,灯影渐渐暗淡。
梦醒之后更加无聊,泪水湿透了轻纱。
听着残余的更漏,夜色漫漫漫延。
明天落花能有多少,真是误了花朝的良辰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潇潇:形容雨声细密,淅沥作响。
  • 滴翠春宵:春夜雨水滴落,清新如翠。
  • 峭寒:寒气逼人。
  • 轻绡:轻薄的纱布,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物。
  • 更漏:夜间打更的声音,象征时间的流逝。
  • 花朝:指花卉盛开的日子,象征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花朝”是古代对春天花卉盛开的节日的称呼,是人们欣赏花朵、欢庆春天的时刻。诗中提到的“误了花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家庆,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花朝前夕,诗人在细雨的夜晚中,因春景的美好与自身的孤寂交织产生了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花朝前夕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春夜的独特氛围。开篇即以“帘外雨潇潇”引入,细雨如丝,渲染了春夜的清冷与惆怅。紧接着“滴翠春宵”,勾勒出春夜的生机,然而“峭寒微逗一枝箫”却又让人感受到寒意的侵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中间几句“掩却碧屏山几曲,灯影红消”,不仅描绘了夜晚灯光逐渐黯淡的景象,更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失落。最后“明日落英知几许,误了花朝”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对即将逝去的花朝感到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把握的无奈与遗憾。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富有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外雨潇潇:窗外细雨淅淅沥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滴翠春宵:春夜的雨水滴落,仿佛为夜晚增添了一层清新的色彩。
  • 峭寒微逗一枝箫:寒风轻拂,似乎在拨动一支箫声,突显夜晚的寒意。
  • 掩却碧屏山几曲,灯影红消:快要熄灭的灯光与远山的曲线交织,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梦断更无聊:梦醒后无所事事,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愈加明显。
  • 泪湿轻绡:泪水湿透了轻薄的纱布,传达出浓厚的伤感。
  • 听残更漏夜迢迢:听着远处的更漏声,时间仿佛无穷无尽。
  • 明日落英知几许,误了花朝:对即将到来的落花感到惋惜,暗示对美好时光的错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潇潇,增强了诗意。
  • 拟人:将寒风拟人化,赋予情感,增添了氛围的层次。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夜的细雨与个人的孤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孤独。
  • 春宵:代表着美好与短暂。
  • 灯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光阴的无情。
  • 落英:预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帘外雨潇潇”所描绘的场景是: A. 夜晚的星空
    B. 细雨纷飞
    C. 明媚的阳光

  2. “明日落英知几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C.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 A. 拟人
    B. 夸张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陈家庆的《浪淘沙·花朝前夕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以春天为背景,但前者更多地表现孤独与无奈,后者则强调思念与情感的细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生活状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