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暗水流花径》

时间: 2025-01-03 00:43:36

日出习池游,晴檐水不收。

几回经草暗,一径带花流。

汩汩何从至,青青自欲浮。

但疑红雨涨,不似御沟愁。

静听鸣金谷,行迷失玉钩。

凌波罗袜润,大是断桥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暗水流花径
日出习池游,晴檐水不收。
几回经草暗,一径带花流。
汩汩何从至,青青自欲浮。
但疑红雨涨,不似御沟愁。
静听鸣金谷,行迷失玉钩。
凌波罗袜润,大是断桥头。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习池,我在水边游玩,晴朗的屋檐下水面似乎没能收起。几次经过草丛中幽暗的小路,一条小径上花瓣飘流。那涓涓细流从何而来,淡淡的绿水似乎想要漂浮而起。只疑是红色的雨水上涨,不像那御沟的愁苦。我静静地听着金谷的鸣声,行走间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轻轻踏波而行,袜子湿润,这里正是断桥的尽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习池: 水池,习指的是习惯或常常。
  • 晴檐: 晴朗的屋檐。
  • 草暗: 草丛中幽暗的地方。
  • 汩汩: 形容水流声。
  • 御沟: 古代皇家使用的水沟。
  • 鸣金谷: 可能指的是金谷园中鸟鸣,金谷园是历史上著名的园林。

典故解析:

  • 金谷: 典出《红楼梦》,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园林,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 御沟: 反映出古代对皇家水系的依赖,象征着权力与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或许是刘辰翁在春日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春景 暗水流花径》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感受。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温暖的早晨,阳光洒在习池上,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对小径和花流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水流的声音和青草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诗中提到的“红雨”和“御沟”则引发了对人生苦乐的反思,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活中的烦恼并存。最后几句以“行迷失玉钩”收尾,表现了在美景中迷失自我、沉浸于自然的心境,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出习池游: 清晨阳光照耀,诗人漫游习池,表现了清新的气息。
  2. 晴檐水不收: 晴朗的屋檐下,水面似乎没有收起,给人一种自由洒脱的感觉。
  3. 几回经草暗: 诗人多次经过草丛,暗示着探索与发现。
  4. 一径带花流: 一条小路上花瓣飘流,描绘了春天的生动景象。
  5. 汩汩何从至: 水流的声音引发思考,想知道这水流从何而来。
  6. 青青自欲浮: 水面呈现出青色,似乎要浮起来,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7. 但疑红雨涨: 诗人思考可能是红雨上涨,暗示变化与无常。
  8. 不似御沟愁: 这里的水流与皇家水沟的愁苦形成对比,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
  9. 静听鸣金谷: 聆听金谷的鸣声,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10. 行迷失玉钩: 行走中迷失方向,表现出对自然的沉浸与迷失。
  11. 凌波罗袜润: 轻轻踏波而行,袜子湿润,描绘出春天的感受。
  12. 大是断桥头: 这里是断桥的尽头,象征着思考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雨”比喻自然的变化。
  • 拟人: “青青自欲浮”,赋予水以情感。
  • 对仗: 诗句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 :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草暗: 体现了自然的幽静与深邃。
  • 鸣金谷: 暗示自然的和谐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习池”指的是哪种景象? A. 水池
    B. 山谷
    C. 林间

  2. “汩汩何从至”中的“汩汩”形容什么? A. 鸟鸣
    B. 水流声
    C. 风声

  3. 诗中提到的“御沟”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权力与忧愁
    C. 和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更多的是对晨曦的赞美。
  • 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鸟鸣表现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