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其二 村村自花柳》
时间: 2025-01-19 20:4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后新烟少,村村自物华。
周遭溪上柳,烂熳路傍花。
独独人沽酒,行行客卖瓜。
絮迷三户曲,香满四娘家。
清汴龙舟远,玄都燕麦斜。
琵琶鞍路悄,应念浣溪纱。
白话文翻译:
乱后新烟少,村庄里各自繁花似锦。
周围溪边的杨柳,路旁的花儿正烂漫。
独自一人卖酒,行人们在路上卖瓜。
柳絮迷蒙了三户人家的小路,香气弥漫在四娘的家中。
清澈的汴河上,龙舟渐渐远去,
玄都山的燕麦在斜阳下摇曳。
路上琵琶的声音轻声传来,
应当想念那《浣溪纱》的曲调。
注释:
- 乱后:指动乱之后,形容刚刚结束的战乱。
- 新烟少:新出现的烟雾稀少,意指平静的生活。
- 物华:物质的富饶与花卉的繁盛。
- 烂熳: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
- 独独:单独,强调孤独感。
- 沽酒:卖酒,沽为买卖的意思。
- 行行:行人或行走的人。
- 絮迷:柳絮弥漫,迷蒙的意境。
- 清汴龙舟:指清澈的汴河上的龙舟。
- 玄都:指的是玄都山,可能是指风景名胜。
- 琵琶鞍路:指路旁的琵琶声,可能是指与音乐有关的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腻与恬淡,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春景 其二 村村自花柳》创作于动乱之后,诗人借春景抒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乡村的美丽与宁静,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乡村的生机与美丽。开篇“乱后新烟少,村村自物华”,表现出在战乱后的静谧与村庄的繁荣。诗人在这句中实现了对比,既有对往事动乱的追忆,也有对新生活景象的赞美。接着描写了周围的自然景色:“周遭溪上柳,烂熳路傍花”,溪边的柳树和路旁的繁花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传达出盎然的生机。
诗中“独独人沽酒,行行客卖瓜”,通过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平民生活的温馨和自由,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经历了动乱,生活仍在继续,乡村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后面的“絮迷三户曲,香满四娘家”,营造出一种温馨而亲密的氛围,柳絮飘散,香气四溢,更加突出了春天的气息。
诗的末尾几句“清汴龙舟远,玄都燕麦斜”,则是对远方的描绘,清澈的汴河上龙舟远去,暗示着希望与未来。最后一句“琵琶鞍路悄,应念浣溪纱”,通过音乐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后新烟少:描绘了动乱过后,村庄的宁静与安详。
- 村村自物华:村庄中各自盛开着花朵,象征着生机。
- 周遭溪上柳:描绘溪边的柳树,增添春意。
- 烂熳路傍花:强调路边花朵烂漫的生机。
- 独独人沽酒: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 行行客卖瓜:描绘了行人们的生活情景,体现人间烟火气。
- 絮迷三户曲:柳絮飘散,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日氛围。
- 香满四娘家:香气弥漫,增添了生活的温馨感。
- 清汴龙舟远:描绘出宁静的河面,暗示着希望与远方。
- 玄都燕麦斜: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
- 琵琶鞍路悄:音乐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物华”比喻自然的美好与丰饶。
- 拟人:如“香满四娘家”,使香气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独独人沽酒,行行客卖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 花: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 龙舟:象征着行驶于和平生活中的希望。
- 琵琶:代表着音乐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后新烟少”中的“乱”指代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乱
- C. 繁荣
- D. 农田
-
“周遭溪上柳”中“溪”指的是什么?
- A. 小河
- B. 大海
- C. 湖泊
- D. 水塘
-
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气息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 A. 雪花
- B. 柳树、花朵
- C. 秋叶
- D. 夏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辰翁的《春景 其二 村村自花柳》更加侧重于描绘人间的日常生活与乡村的繁华,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孤独。两者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刘辰翁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