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池塘生春草》
时间: 2025-01-17 09:3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池塘生春草
作者:刘辰翁 〔宋代〕
满眼成新趣,池塘午梦惊。
青春何日到,芳草满前生。
縠縠东风起,波波两剪横。
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
转步玉钩合,几时珠履行。
平陂青似海,无处认昆明。
白话文翻译:
整片眼前都是新奇的景致,池塘里的春草在午后的梦境中令人惊讶。青春到底何时会到来呢?满眼都是芳草在生长。微风轻轻吹起,水波荡漾如同两把剪子在横切。那翠绿的钿子如果可以捡起来,真不知道那仙药叫什么名字。转身走去,玉钩的路合在一起,不知何时才能穿上珠履。平坦的坡地青翠得像海一样,却无处去认出昆明。
注释:
- 满眼成新趣:指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趣味。
- 池塘午梦惊:在池塘边的午后,景色让人惊讶,仿佛在梦中。
- 青春何日到:感叹青春何时到来。
- 芳草满前生:满眼都是生长的芳草。
- 縠縠:形容轻柔的样子。
- 东风起:春风来临。
- 波波两剪横:水波荡漾,形象地比喻为两把剪子横着。
- 翠钿:指翠绿色的装饰品。
- 仙药不知名:形容一种不知名的神奇药物。
- 转步玉钩合:形容走路的姿态。
- 珠履:指珠宝装饰的鞋子。
- 平陂青似海:形容平坦的坡地绿得像大海。
- 无处认昆明:指无处可以认出昆明,表达对理想境地的渴望。
典故解析:
本诗中“青春何日到”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似乎反映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珠履”在古代多用来象征华贵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昆明”在古代被视为理想的居所,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作者在池塘边感受春天的生机,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池塘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春光乍泄的美丽景象。整首诗的意境清新,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充满新奇与生机的春日午后。开头“满眼成新趣”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春意的世界,而“池塘午梦惊”则进一步传达出春日午后的宁静与惊喜。
诗中对青春的感慨,使整首诗不仅仅停留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更升华为对人生的思考。那种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深刻的情感基调。
尤其是“翠钿如可拾,仙药不知名”,不仅描绘了池塘的美丽,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结尾的“无处认昆明”,则从具体的自然景象,转向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表现了对生活理想的渴望与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满眼成新趣”:春天带来的新奇。
- “池塘午梦惊”:在池塘边的午后,惊叹于春景。
- “青春何日到”: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感慨。
- “芳草满前生”:春草生长的景象。
- “縠縠东风起”:春风轻拂,带来生机。
- “波波两剪横”:水波荡漾的美景。
- “翠钿如可拾”:形象地描绘自然美。
- “仙药不知名”:幻想中的神奇药物。
- “转步玉钩合”:走路的姿态优雅。
- “几时珠履行”:渴望美好生活的象征。
- “平陂青似海”:春景的壮观景象。
- “无处认昆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波波两剪横”,形象地将水波比作剪子。
- 拟人:春风的轻柔感,仿佛有生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青春的渴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池塘: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东风:传递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 翠钿:象征美好与珍贵。
- 珠履:代表华丽的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 昆明: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居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珠履”象征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理想生活
- C. 青春
- D. 时间流逝
-
“春草”在诗中主要代表:
- A. 生命的复苏
- B. 时间的流逝
- C. 青春的追求
- D. 生命的结束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护《题都城南庄》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的《春景》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辰翁更多地关注春天的生机与青春的感慨,而王之涣则表现了高远的志向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