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
时间: 2025-01-17 10:2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
作者: 韦应物
上宰领淮右,下国属星驰。
雾野腾晓骑,霜竿裂冻旗。
萧萧陟连冈,莽莽望空陂。
风截雁嘹唳,云惨树参差。
高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
当暌一酌恨,况此两旬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向朋友寄情的情景。诗中提到,宰相掌管着淮河以南的地区,而其他国家则像流星一样迅速行驶。晨雾弥漫,骑士们在野外奔驰,霜冻的旗帜在寒风中撕裂。萧萧的风声伴随着连绵的山冈,空旷的水面上显得格外莽撞。风中传来大雁的鸣叫,云朵在树木间掩映,显得阴沉。夜晚的高斋下,明亮的月光洒在庭院中的松树和桂花上。面对这段时间的离别,我不禁生出一丝饮酒的惆怅,何况我们已经有两个多月未能相聚。
注释:
- 上宰:指宰相,古代政府首脑。
- 淮右:指淮河以南的地区。
- 星驰:比喻迅速,像流星一样。
- 雾野:指迷雾弥漫的原野。
- 霜竿:指霜冻的旗杆。
- 陟:攀登;“陟连冈”意为攀登连绵的山冈。
- 莽莽:形容辽阔而茫茫的样子。
- 高斋:高处的书房或楼阁。
典故解析:诗中提到的“高斋明月夜”,常用来描绘诗人独自在高处享受宁静夜景的场景,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9),唐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旅途之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相聚的惆怅。诗人在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是一首充满旅途情感与自然景色交织的古诗。整首诗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画面,结合个人情怀,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对好友的思念。开篇以“上宰领淮右,下国属星驰”引出背景,展示了祖国的辽阔与政治的纷繁,接着转入自然景色的描写,雾气、霜冻以及风中大雁的鸣叫,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自然的美丽上,而是通过“高斋明月夜”这一意象,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当暌一酌恨,况此两旬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惆怅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常常被提及,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宰领淮右:指宰相在治理淮河以南地区,暗示政治的稳定。
- 下国属星驰:其他国家快速发展,隐喻时代的变迁。
- 雾野腾晓骑:描绘晨雾中骑士们的身影,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 霜竿裂冻旗:寒冷的天气中,旗帜在风中撕裂,象征环境的恶劣。
- 萧萧陟连冈:萧萧的风声响起,伴随着连绵的山冈,增添了旅途的艰辛。
- 莽莽望空陂:描绘开阔的水面,表现出一种广阔而孤独的感觉。
- 风截雁嘹唳:风中大雁的鸣叫声传来,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云惨树参差:阴沉的云层与参差不齐的树木,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 高斋明月夜:高处书房的明月夜,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中庭松桂姿:庭院中松树与桂花的姿态,表现出高雅的气息。
- 当暌一酌恨:因离别而产生的饮酒之恨,情感加深。
- 况此两旬期:更何况我们已有两个多月未能相聚,思念愈发浓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星驰”比喻国家快速发展。
- 对仗:如“高斋明月夜,中庭松桂姿”,形成平衡的美感。
- 拟人:如“风截雁嘹唳”,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旅途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离别中产生的惆怅,同时体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雾:象征不确定与朦胧的未来。
- 霜竿:寓意寒冷与孤独。
- 大雁:常用来表现离别与思念。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上宰领淮右”,此句的意思是: A. 宰相治理淮河以南的地区
B. 淮河水流湍急
C. 诗人在淮河游玩 -
“高斋明月夜”这一句主要表达了: A. 诗人的快乐心情
B. 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C. 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 A. 欢乐的聚会
B. 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
C. 对未来的乐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韦应物的《途中寄杨邈裴绪示褒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在描绘月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洒脱与对饮酒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