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4:21:25

敬亭宛水故依然,叠嶂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倩谁海内掌风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亭宛水故依然,
叠嶂双溪阿那边。
谢守不生梅老死,
倩谁海内掌风烟。

白话文翻译

敬亭山下的宛水依旧如故,
重叠的山峰和两条溪流在那边。
谢守的梅树不再生长,老树也已枯死,
谁能在海内掌控这风烟呢?

注释

  • 敬亭:指敬亭山,位于宣州(今安徽宣城),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
  • 宛水:宛水是流经敬亭山的一条小河,水流清澈,环境优美。
  • 叠嶂:重叠的山峰,形容山的高低起伏。
  • 双溪:指两条溪流。
  • 谢守:指谢眺,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梅花诗著称。
  • :请,求之意。
  • 风烟:指自然景象中的雾气和烟霭,象征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杨万里游历宣州时,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提到的谢守梅树的枯死,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思。开头两句描绘了敬亭山和宛水的秀丽,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人用“依然”一词,强调了自然景色的恒久与不变,给人一种亲切感。

然而,转折到后两句,诗人通过谢守梅树的枯死,引入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主题。谢守的梅树不再生长,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无法挽回的遗憾。“倩谁海内掌风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似乎在询问谁能够掌控这变幻莫测的自然与人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敬亭宛水故依然:描绘了敬亭山下宛水的美丽与恒久,强调自然景色的不变。
  2. 叠嶂双溪阿那边:展现了重叠的山峰和流淌的溪水,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3. 谢守不生梅老死:提到谢守的梅树已不再生长,暗示生命的无常。
  4. 倩谁海内掌风烟:质疑谁能掌控自然的变幻,表达对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偶: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用“掌风烟”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无力。
  • 象征:梅树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敬亭山:象征着自然的恒久与不变。
  • 宛水:代表着清澈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梅树: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敬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安徽省
    B. 浙江省
    C. 江苏省
    D. 四川省

  2. “倩谁海内掌风烟”这句想表达什么含义? A. 自然的美好
    B. 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C. 诗人的愤怒
    D. 对朋友的思念

  3. “叠嶂双溪”描绘的是怎样的自然景色? A. 平原
    B. 山峰与溪流
    C. 森林
    D. 沙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心境的作品。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的诗更多地关注于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在风格上,杨万里更清新自然,而王维则更多了一份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