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幼仍投老,相欢不解愁。
政缘湖外别,负却竹林秋。
佳政真馀事,闻人说甚休。
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
白话文翻译
从小到老依然相交,欢聚在一起却无忧无愁。
因为政治缘故在湖外分离,辜负了竹林的秋景。
美好的政事实在是多余的事情,听人说这些事情真让人感到疲惫。
不应该在野水上渡过,横渡这条江河的小舟。
注释
- 投老:意指幼时的交往,至老仍旧保持情谊。
- 政缘:因政治原因。
- 负却:辜负、错过。
- 佳政:好的政治事务,但在此处指无意义的事。
- 闻人:听到别人说的事,可能指流言。
- 野水渡:指野外的水流。
- 济川舟:渡过江河的小舟。
典故解析
- 湖外别:可能指古代隐士或士人因政治原因而离开故乡或朋友。湖外的环境常被视为隐居或远离喧嚣的象征。
- 竹林秋:竹林象征清雅、脱俗,秋天则常被用作惋惜的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生于江西,少有才名,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为主,尤其擅长描写乡村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阶段。杨万里在诗中通过个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对友情与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而持久的情谊。开篇即表明了“自幼仍投老”的亲密关系,表达了尽管岁月流逝,友谊依旧。接下来以“政缘湖外别”提及政治的无情,显示出友人因外界因素的不得已分离,透出一丝无奈与惋惜。此句中的“湖外”隐含着一种隔绝与远离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后面的“佳政真馀事”则揭示出对于政治事务的厌倦与无奈,表达了对那些世俗事物的看淡,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意境上仿佛在追求一种清净与安宁,尽管外在环境复杂多变,但内心的情感依旧真挚而平和。最后一句“不应野水渡,横此济川舟”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生活中种种复杂环境的拒绝,渴望一条通往宁静的道路,象征着对友谊的坚守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幼仍投老:从小到老依然保持友谊。
- 相欢不解愁:与朋友相聚,内心并无忧愁。
- 政缘湖外别:因政治原因而在湖外分离。
- 负却竹林秋:错过了竹林的秋天景色。
- 佳政真馀事:好的政事实在是多余的事情。
- 闻人说甚休:听到别人说这些事情真让人感到疲惫。
- 不应野水渡:不应该在野水上渡过。
- 横此济川舟:横渡这条江河的小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自幼”与“仍投老”,“相欢”与“不解愁”形成对称。
- 比喻:将友谊比作渡水的舟,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政治事务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外:象征着隔绝与友人的远离。
- 竹林:代表自然之美与清雅。
- 佳政:指理想的政治状态,但在此处显得多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政缘”主要指什么? a) 友谊
b) 政治原因
c) 生活琐事 -
“自幼仍投老”表明了什么关系? a) 疏远
b) 紧密
c) 亲属关系 -
诗中的“佳政”是指什么? a) 美好的政治事务
b) 无意义的事情
c) 失落的友谊
答案
- b) 政治原因
- b) 紧密
- b) 无意义的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此诗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但李白更多强调离别的悲伤,而杨万里则更注重在友谊与政治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