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时间: 2025-01-04 10:56:35意思解释
行路难
作者: 刘慎荣 〔清代〕
原文展示
行路难今难又殊,
难哉举一可知隅。
孤身未必担囊得,
空手犹将结伴须。
吕母旧交攻郡邑,
李波小妹遍江湖。
何年更见风尘静,
也策高车周道驱。
白话文翻译
行路的艰难如今更加不同,
艰难得连一个隐蔽的地方都难以知道。
孤身一个人未必能够承担起所有的负担,
空着手依然要寻找同伴来一起走。
吕母的旧交在攻打郡邑,
李波的小妹则游历于江湖。
何年才能再见到风尘平静,
也能驾着高车在大道上行驶呢?
注释
- 行路难:路途艰难,指人生路途的坎坷。
- 可知隅:难以知道隐蔽的地方。
- 孤身未必担囊得:一个人的话未必能承担所有的重担。
- 空手犹将结伴须:即使手中无物,也要寻找伙伴同行。
- 吕母旧交:指古人吕母的朋友,历史上有吕母与隐士朋友的典故。
- 李波小妹:指李波的妹妹,象征着游历江湖的人。
- 风尘静:风尘指的是世俗的纷扰,静则是安宁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慎荣,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身处一个变革与纷争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行路难》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经历了社会动荡,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与孤独。诗中表达了对生活道路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行路难》以“行路”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指出行路的艰难,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的无助感愈发显著。诗人通过“孤身未必担囊得,空手犹将结伴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使身处困境,仍然期盼与他人携手共进,体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吕母旧交”和“李波小妹”则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引申,彰显了人际关系在艰难时刻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旧友的怀念,更是对未来友谊的期盼。最后两句“何年更见风尘静,也策高车周道驱”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渴望在风尘仆仆之后,能有一份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个人的孤独逐渐向对社会和友谊的思考延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难今难又殊:行路的艰难如今比以往更为不同,暗示社会环境的变化。
- 难哉举一可知隅:艰难得连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都难以知道,表达无助感。
- 孤身未必担囊得:即便是孤独的一个人,也未必能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强调个体的脆弱。
- 空手犹将结伴须:即使手中空无一物,依然要寻找伙伴同行,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
- 吕母旧交攻郡邑:提及历史人物的友情,象征着旧日情谊的珍贵。
- 李波小妹遍江湖:象征着在外游历的自由与无拘束。
- 何年更见风尘静:对未来的期待,渴望能有安宁的生活。
- 也策高车周道驱:想象着驾着马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行驶的畅快,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身未必担囊得,空手犹将结伴须”,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将“行路”比作人生之路,暗含人生的艰难和挫折。
- 排比:通过列举“吕母旧交”和“李波小妹”来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路途艰难的感慨,反映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 行路: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
- 孤身:代表个体的无助与孤独。
- 结伴:象征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依赖。
- 风尘:代表生活的纷扰与不安。
- 高车: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路难》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的珍贵
- B. 人生的艰难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吕母旧交”代表什么?
- A. 古代的友情
- B. 一种生活方式
- C. 政治关系
- D. 经济合作
-
诗人对未来的愿望是什么?
- A. 无忧无虑的生活
- B. 继续孤独
- C. 追求权力
- D. 享受财富
答案:
- D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行路难》与《登高》: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而《行路难》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友情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