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离恨》

时间: 2025-01-04 08:37:07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美人愁闷。

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

嗔人问。

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意思解释

点绛唇·离恨

作者: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
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白话文翻译

月色渐转,乌鸦啼叫,画堂内的乐声勾起了我心中的离愁恨恨。
美人心中愁苦,毫不在意衣衫的褪色。
清泪洒落,涂抹不去的柔情断肠。
她只对问她的人微微生气,背对着灯光偷偷拭去脸上的妆粉。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转乌啼:月亮转动,乌鸦啼叫,描绘夜晚的景象。
  • 画堂:指装饰华美的厅堂。
  • 宫徵:古代乐曲名,常用于表达情感。
  • 罗衣:指丝织的衣服,这里形容女子的衣裳。
  • 清泪斑斑:形容泪水流淌而下。
  • 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得无以自已,心如刀绞。
  • 嗔人问:对关心她的人心生不快。

典故解析

  • 离恨:词中“离恨”即因离别而生的愁苦,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强调情感的深刻与难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艺术视野。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他人生的低谷,内心充满离愁与无奈,体现了对美人情感的深切思念与身世之感慨。

诗歌鉴赏

《点绛唇·离恨》是苏轼情感深邃的抒发之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开篇以“月转乌啼”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这里的“乌啼”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离别的哀伤与愁苦。

接下来的“画堂宫徵生离恨”更是将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的悲鸣与视觉的美感交织,使得情感的表达层次分明。美人在此时愁闷不已,却对衣衫褪色毫不在意,表明了她心中对离别的沉重打击,使得她的愁苦成为了唯一的关注。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此处更是情感的高潮,泪水与柔肠的结合,传递出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而“嗔人问”则是对外界关心的微妙反应,既是无奈又是愤懑。

整首词通过音乐、视觉、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个优雅而又悲伤的女子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离愁别恨的普遍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转乌啼: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2. 画堂宫徵生离恨:音乐与场景结合,表现离别的痛苦。
  3. 美人愁闷:直接展现了主体的情感状态。
  4. 不管罗衣褪:表现出对外在事务的无所谓,内心的痛苦已占据一切。
  5. 清泪斑斑:形象地表现出她的悲伤与无助。
  6. 挥断柔肠寸:强调内心的痛苦与愁苦。
  7. 嗔人问:表现出对他人关心的反感,反映内心的敏感。
  8. 背灯偷揾:描绘她在暗处独自拭去妆容的样子,传达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柔肠寸断”形象地表达情感的剧烈。
  • 拟人:将音乐与情感结合,使得离恨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词通过描绘离愁、愁苦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孤独与思念。
  2. 乌啼:寓意离别的哀伤。
  3. 美人:象征柔情与愁苦。
  4. 清泪:表现悲伤的情感。
  5. 残妆:象征女子的失落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转乌啼”意在表达什么? A. 夜晚的寂静
    B. 离别的痛苦
    C. 美人的愁苦
    D. 对自然的描绘

  2. “清泪斑斑”形容的是谁的情感状态? A. 男子
    B. 美人
    C. 朋友
    D. 诗人

  3. 诗中“嗔人问”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 A. 感激
    B. 无奈与不满
    C. 高兴
    D. 伤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苏轼《点绛唇·离恨》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与愁苦,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深刻痛苦,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优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艺术与技巧》